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襄阳网站>襄阳幻灯片
李老伯梦圆“汽车博物馆”
2018-01-21 10:36:38   来源:襄阳晚报

今年64岁的李从福

周总理在上世纪70年代初去西安时乘坐的红旗轿车

上海牌SH760轿车

上世纪中期波兰生产的华沙牌轿车

64岁的李从福是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人,干了一辈子汽车修理的他,虽不十分富裕,却有一个奢侈的爱好——收藏旧车。30年来,他走南闯北、散尽家财,收藏、修复了近50辆旧车,为此,儿子上大学时曾一度没钱供应……

20年前,李从福就梦想着建立一个私人汽车博物馆。上个月,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仙人渡镇“李家染坊老爷车博物馆项目”签约。届时,他将捐赠40辆老爷车给家乡,该博物馆有望在年底建成。

“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犟老头

李从福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见毛主席、上天安门、坐红旗车”,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红旗汽车有着特别的意义。李从福最得意的藏品之一就是一辆红旗CA770三排座高级轿车,它是当年红旗轿车中的豪华车。

1998年冬,李从福在延安听到令他振奋的消息:当地一个建筑老板的手中有一辆已毁损的1966年产红旗车。据说周恩来总理1973年到延安视察时,曾坐过这辆车。李从福见到那位建筑老板后对他说:“只要能得到这辆车,任何条件我都满足你,但我没有很多钱。”几个月的时间里,李从福用真诚打动了建筑老板,最终只出了9000元就收获了“宝贝”。

30年来,除了家庭必需品,李从福把所有积蓄都“砸”在了旧车的寻找与修复上。用他爱人的话说:“他想得到一辆车,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煤堆里翻出“华沙”车

李从福收藏的旧车中,有一辆光鲜漂亮的华沙牌轿车。谁都不会想到,它的前身是一堆破铜烂铁。李从福介绍,这辆华沙牌轿车是上世纪中期波兰生产的,在上世纪80年代已近绝迹。

1999年夏,听朋友说在宝鸡一家煤矿里埋着一辆华沙牌轿车,李从福火速赶往宝鸡。在工人的帮助下,他拿着铁锹,经过几小时挖掘,一辆镀铬、油漆全部脱落,车身高度变形、腐烂的“车”露出了身体。

周围的人不禁遗憾,费这么大劲挖了堆废铁,但在李从福眼中,这辆车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价值。“只要东西在,就有信心恢复。”李从福说,他收藏的旧车里,就数修复这辆车最费劲,但他一点都不嫌麻烦。

由于已经锈死的发动机根本打不开,李从福便用煤油一点点浸泡;破损零件能修复的动手修复,不能修复的就去多家老汽修厂的老修理工那儿淘原装车灯、车标等废弃配件,“只为尽可能地还原汽车本来的面目。”李从福说。对机械制图、原理都非常清楚”的李从福坦言,这个活儿太费劲儿。

历经半年夜以继日的努力,“整容”工程终于完成:从内部结构到整个车身都进行了彻底修复,“华沙”车当年的风采重现眼前。

一辆车 一家三口的回忆

1983年的一个冬日,李从福的大儿子出生了,因为工作的汽修厂离家很远,单位破例让他开着一辆“天津210”吉普车往返于部队和家中,以照顾产后的妻子。

老李说,在这两点一线上,每天都有他开着“天津210”的身影。因为怀恋那段时光,所以李从福对这款车有着特殊的感情。

2000年,李从福的儿子听说内蒙古一个牧民拥有这辆车,便连夜赶了过去。不幸的是,车被卡在牧民后来修建的房子旁,根本出不来。

儿子继承了老爸执着的个性,弄来辆大吊车,硬是把车从里面给吊了出来,然后雇了辆大卡车把这个“废品”运回家,仅运费就花了5000多元。

“现在,这车的最快时速能达到90公里,一口气跑个4000公里没问题。”李从福笑着说。通过他的巧手,这辆“天津210”又恢复了当年的英姿。

放弃1000万元 旧车赠家乡

李从福表示,他从事汽车相关技术工作的几十年里,目睹了汽车工业的进步,“每辆旧车都承载着一个时期的故事。”李从福说。“人们更为重视车的实用性,因而忽略了其文化底蕴。”李从福告诉记者,老旧汽车越来越难收集,20年前他就想建立一个汽车博物馆,通过旧车见证汽车发展史,但一直没人支持。

直到2014年,原老河口市政协主席李守成得知此事后,认为这对老河口市的旅游发展和文化建设有非常大的意义,经多方协调,7月18日,仙人渡“李家染坊老爷车博物馆”顺利签约。

曾有一位上海老板开出1000万元的价格买李从福收藏的旧车,但被他婉拒。他告诉记者:“如今年龄越大,回报家乡之情就越浓,这些濒临绝迹的旧车是我用尽一生精力修复和收藏的,怎能用金钱衡量?”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