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熊文胜通讯员徐韧谭保田)今年3月以来,黄冈市在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过程中,努力推动农资依法、诚信、规范化经营,全市农资门店的经营面貌发生了根本好转,但在一些偏僻乡村仍有一些农资门店违规经营,将农资门店办成了杂货店、黑心店,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权益。
农资经营场所与生活区混杂一起,环境差。这部分农村农资门店规模小,一般都是丈夫负责进货,老婆负责在店销售,没有专门的仓储场所、经营场所和独立的生活区域,一边卖农资一边炒菜做饭成为生活常态。经营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品种摆放杂乱无章、混堆混放,也没有防霉防潮设施。日前,在麻城检查农资市场时看到一户农资门店,面积不过30多平方米,光线暗淡,潮湿。经营的化肥直接堆放在潮湿的地面上,细心观察发现有部分化肥产品因潮湿板结、变质。待销售的农药也没有设立专柜,与日常生活用品随便混放在简易货架上,安全隐患极大。
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的农资质量差。农资与百货混合经营。一些农村农资门店既卖农资产品,又卖五金百货、汽油柴油、香烟副食等,将农资门店办成了杂货铺;进销货台账记录不及时、不齐全,甚至存在没有建立台账的情况。有的商户风险意识不强,索票索证落实不到位,进货时没有向供货商索要,也不保存检验检测报告原件或者由供货商签字、盖章的检验检测报告复印件,以及产品销售发票或者其他销售凭证等相关票证。一旦农资质量出现问题,无法追根溯源;一些商户无证经营逃避监管,有的农资门店开办时间较早,一直没有农药经营许可证依然在销售农药,执法部门知情却以历史遗留难题为由放任不管,有的许可证过期后未申请延续,继续凭过期的许可证经营;为了追求利润,有的农资门店特意购进小厂生产的伪劣农资,这些农资产品进价低售价便宜,利润大,质量差。农户为图便宜,乐意购买,一旦庄稼生长出现问题,店主就以异常天气或使用不当等因素来推缷责任,让受损农户得不到赔偿。有的甚至为了多卖钱,故意购进一些所谓的“农资新品”,例如,在肥料里加入“生长素”或掺杂农药成分,制造卖点,糊弄农户,从中赚取黑心钱。
针对这些农村农资门店经营乱象,应着力规范农村农资门店经营秩序,持续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工作,推进农资诚信经营。通过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信用建设,培养农资经营商户诚信意识,规范农资门店经营行为,保障黄冈全市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黄冈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