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竹山农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如今,生态路、产业路、旅游路、扶贫路,四通八达;摩托车、小汽车、客运车,车来车往。
金秋时节,俯瞰竹山大地,交通大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集中力量建好路,生态环境美化路,创新机制养好路,便民利民用好路。近年来,竹山县以大手笔、大投入、大建设,升级国省道,改造县乡道,提等村组路。现在,竹山交通大建设仍在如火如荼进行,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正奏响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实干与创新让竹山交通事业结出累累硕果。去年,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竹山召开;今年6月,全省农村公路暨交通扶贫工作会议在竹山召开。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对竹山交通建设作了宣传报道和积极评价。
集中力量建好路
11月的竹山,到处是火热的交通建设场面:峪口王家沟大桥工地上焊花四溅,桥梁墩柱一天天增高;346国道宝丰一级路上各种机器密切配合,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在龙背湾水电站交通复建工程战线上,6个标段摆开战场……据悉,竹山县今年10大交通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总投入达15亿元。工程快速推进的背后,是竹山成功破解交通建设资金难题的不懈探索。
竹山巧借“办大交通”的东风,整合全县有效资源撬动60余亿元资金,投入到交通建设上,形成了变“要我修路”为“我要修路”的交通建设强劲氛围。
5年来,竹山以构建快通道、打通出口路、密织农村公路网三大建设为抓手,谋求新突破,全县公路总里程4145公里,2条省道升级为国道、9条县乡道升级为省道,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16公里,实现了一级路从无到有、二级路从有到优,确保了村级公路不落一村,形成了外畅内连的路网循环新格局。
创新机制管好路
10月21日,竹山县宝丰镇曹家湾村农民养护员贺泽成为前几天公路两边植下的松柏、红叶石楠浇水、培土。
为群众修好路、管好路,让群众走向致富路,已成为竹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共识。结合农村公路管养实际,竹山在全省率先推行乡镇驻村干部、村组干部、专职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管片民警、卫生监督员“六位一体”路长制,实现农村公路管护长效化。近年来,竹山交通的巨变,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们自发成立义务护路、扫路队,活跃在乡村,成为农村公路管护队伍的生力军。
守好生态护好路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竹山县溢水镇东川村,忽然眼前一亮: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白玉兰等树木郁郁葱葱,一排排垃圾箱排列有序,一座座农家院整洁亮丽。
建设舒适、美观的生态路,把公路建成一条条风景线,是竹山交通建设的新理念。近年来,竹山县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力度,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的路容路貌,打造“畅、洁、绿、美”的出行环境,一条条生态路、景观路、人文路正改变着农村的面貌。
5年来,该县建设生态公路1700余公里。同时,充分挖掘女娲、十星、旅游等文化底蕴,通过文化美路,打造了346国道十星文明生态文化带、242国道民俗风情绿色长廊景观、十竹路堵河生态文化旅游路等一批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公路。
惠民利民运营路
竹山县麻家渡镇总兵安村,树木茂盛,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景色迷人。行走在宽敞干净的村组公路上,仿佛置身于美丽多彩的画卷中。
“以前都是黄泥路,一遇到雨雪天气车就走不了。现在我们村有十几户村民跑起了运输,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非常安全!”跑运输的村民李家雄望着村里的新路,竖起大拇指。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公路建设的发展,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今年,竹山成功与阿里巴巴、京东开展农村淘宝项目合作,筹建了淘宝特色中国“竹山馆”、菜鸟物流竹山物流中心,建成10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带动一大批群众创业,推动了竹山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广大农民群众千百年来走出大山的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以前外出务工的农民如今纷纷回乡兴业,或办养殖场,或开农家乐,或种植果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促成了特色产业基地突破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