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从南极发一封信到十堰,需要多久?相信一般人都不知道答案。10月8日,本报编辑部意外收到市气象局工程师文强从南极寄来的一封写有祝福语的信。这封信堪称“史上最慢信件”,因为它从南极寄到十堰,漂洋过海走了120多天。
曲折:
一封信走了120多天才到十堰
在通信发达的今天,地球也变“小”了。那么,南极是如何跟外界联系的呢?据介绍,南极对外联络现在很方便,不仅可以与外界视频通话,平时还可以用QQ、微信等通信工具。
10月8日,本报编辑部意外收到市气象局工程师文强从南极寄来的一封写有祝福语的信。这封信堪称“史上最慢信件”,因为它从南极寄到十堰,花了120多天。尽管如今已不流行书信往来,但接到这封来自16000多公里外的来信,却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文强现任市气象局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十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站长。去年,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去年12月,他踏上赴南极之旅,开展为期一年的科考工作。
记者发现,在这封写有祝福语的信上,盖着2016年2月20日的邮戳。文强告诉记者:“今年2月20日是长城站建站32周年纪念日,长城站的邮戳是我盖的。另外,我觉得朋友们如果收到从南极寄来的祝福信,一定会感到惊喜。”实际上,信是他5月寄的。
文强说,5月中旬前后,他给十堰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和本报编辑部寄了一批信,“我首先把信交给智利空军,对方再把信件带到蓬塔阿雷纳斯,交到当地邮局,再由邮局转到圣地亚哥,而后漂洋过海辗转到了北京,再到十堰。”文强介绍,从南极寄信容易丢失,因为这种书信走的国家多,路途又远,加上有一定纪念意义,“我还担心信件在途中丢失,能顺利到达十堰实属不易啊!”
隆重:
邀请多国科考队员见证升旗
南极对于我们而言,既神秘又遥远,人们能想起来形容它的词可能只有“雪原”。在那里,文强已经工作了10个月。前日,他介绍了自己的国庆节生活。
对于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文强觉得格外有意义,“毕竟有机会到了常人到不了的南极,和几个国家的友人共同见证升旗仪式。”
10月1日的南极是阴天,长城站要举行升旗仪式,所有队员都穿上队服,“站长邀请了周边5个国家7个站的科考队员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
当天,吃过早饭,文强便去布置会场,随后又去厨房打下手,不小心把裤子挂破一个洞,“这条裤子,平常我都舍不得穿,只有重大场合才穿,感觉有点郁闷。”
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后,就等着外国友人的到来了,“智利站的队员答应过来,但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能见度时好时坏,风也很大,看样子很有可能来不了。说好的11点举行仪式,眼见就要到时间了,却迟迟不见智利站队员,我们都很着急,幸好11点的时候,智利站的队员都来了。”
随后,升旗仪式举行了半个多小时,升国旗、唱国歌、站长致辞,最后互赠礼物。
难忘:
拍搞笑视频参赛
在南极,有个节日最让人关注——6月21日的“仲冬节”。文强说,过了这一天,南极洲的黑夜渐短、白昼渐长。仲冬节的到来,预示着南极洲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期将过去,“仲冬节对于在南极的所有人来说,意义都非同寻常,这一天南极非常热闹。”
今年6月21日上午,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队领队秦伟稼在极地中心和科考队员视频连线学习。下午,科考队员在长城站聚餐庆祝仲冬节,晚上的菜比较丰盛,大家都很高兴。
让文强最难忘的是6月22日,忙完工作之后,他和同事来到室外,拍了一段庆祝仲冬节的搞笑小视频,准备参加比赛。
“队友邵申扮成乞讨的,在雪地里面要钱,梁曦开着车从旁边走,拿钱给邵申,我从一边冲出来把梁曦的钱包给抢走了。梁曦来追我,邵申乘机跑过去把车给抢走了。这时梁曦又跑去追车,车没追上,然后打电话报告站长,结果徐兴生开着雪地摩托带着张杰,从旁边冲出来又把手机给‘抢’了……”
虽然大家对表演并不熟悉,但都演得很认真,“穿着单衣在雪地里面跑,张杰从车上摔下来3次,我帮他拍雪的时候才发现那雪真是冰,冻得我手掌骨头里面都是冷的。”
拍完视频,文强继续工作,发现传输数据出现异常,“我爬上风杆,才知道风传感器被冻住,赶紧除冰。”
眼下,南极开始转暖,一些原本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地面,冰雪已经开始融化,但每天的气温依旧在0℃左右,室外风很大,出去还必须穿厚外套。再过两个月,文强将离开长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