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立秋到来,寓意秋季开始,暑去凉来。然而近日十堰气温又持续走高,酷热难耐。这种现象是不是“秋老虎”发威,会持续多久,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台台长夏金和高级工程师姚道强。
今夏或成近十年“最热夏天”
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台获悉,尽管按节气已过立秋,但按气象标准十堰尚未入秋,仍处于夏季,截至8月14日,十堰城区超过37℃以上的高温日已经达到12天。而去年,十堰仅出现了9天超过37℃以上的高温日。姚道强告诉记者,当日最高气温高于等于35℃即为高温日,从我省来看,一般以高于等于37℃为高温日。
1971年至2015年的气象资料显示,45年来十堰城区一共有309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7℃,有3个年份37℃以上的高温日出现较多,分别为2013年18天、1998年17天、2001年15天。此外,1971年、1978年、1981年、1997年、2002年,均有14个37℃以上高温日。
夏金表示:“今年十堰40℃以上的高温日出现时间集中,根据气象数据显示,7月24日至29日,十堰7个地面气温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至少有一半超过了40℃。”他告诉记者,今年十堰城区40℃以上的高温日明显比往年多,今夏或将成为十堰近十年来“最热夏天”。
副热带高压是致热原因
据了解,今年城区的首个35℃以上高温日出现在5月5日,首个37℃以上高温日出现在6月14日。“高温天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之所以今年大家印象深刻,是因为它持续的时间偏长,而且出现日期集中。今年十堰主要有三轮高温日,分别为6月14日至6月22日、7月20日至8月1日、8月12日至今,其中7月20日至8月1日温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夏金说。
夏金介绍,不久前,十堰城区最高气温达40.8℃,这一数据也是十堰城区2005年以来7月同期最高值。但是,如果综合历史气象记录来看,40.8℃的气温并不显眼,在十堰近45年的气象记录中排在并列第10位。据记录,2011年6月8日,十堰城区创造了45年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气温达42.4℃;2006年6月17日,十堰城区最高气温达42.1℃;2001年7月9日,十堰城区最高气温达41.5℃。
姚道强介绍,今年夏季高温不退有其特殊成因,2015年至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之一,其增温效应助长了十堰持续高温天气的产生,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则是直接原因。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是生热主因,被其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高空往下沉的气流一般会导致增温现象,越接近地面的地方温度越高。今年7月,影响十堰的副热带高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所以十堰才出现高温不退的情况。
目前的高温并非“秋老虎”
“立秋”节气过了,但并不是说秋天的气候已经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很少在立秋后就迅速进入秋季气候。气象上入秋的标准为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十堰一般入秋时间大概在9月中下旬。夏金介绍,“秋老虎”在民间是指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气象学上则是指“处暑”节气(今年在8月23日)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的暑热天气。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的区域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因此目前十堰的高温并非“秋老虎”。
对于如何防范这样的高温?夏金提醒,高温天气仍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高温下人体水分流失较快,要注意多饮水,同时要注意控制使用空调的温度和时间,人们要避免连续待在空调房中超过一小时以上,每隔一段时间要给房间通风透气;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适量饮用冰镇饮料,少吃烧烤等油腻食品;高温出行的驾驶员要注意防疲劳、防爆胎、防汽车自燃;外出人员宜把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室外工作者要定期在阴凉地方或室内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