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十堰市体育总会发布了《2014年十堰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记者昨日就市民感兴趣的相关内容采访了十堰体育和医学领域专家,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大数据反映出的十堰市国民体质变化。
十堰6岁儿童平均身高高于全国
《公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3至6岁男性幼儿和女性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肩胛和腹部皮褶厚度、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等指标有所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身高方面,十堰幼儿表现出众。其中,6岁幼儿平均身高监测数值为男童120.9厘米,女童118.9厘米,比2010年分别增长3.19厘米和2.09厘米。
这比全省6岁幼儿平均身高(男童118.5厘米、女童116.3厘米)高出2厘米多,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男童119.7厘米、女童118.1厘米)。
自2000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监测对象中都涵盖了3至6岁幼儿。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幼儿体质总体水平呈增长趋势。其中身体形态指标的增长最明显,6岁幼儿平均身高5年来增长了1厘米,体重增长了0.5公斤,胸围的增长接近1厘米。
缘何十堰6岁幼儿身高如此出众?市体育总会负责人祝和生解释,这与营养状况改善、生长发育水平提高、幼儿的活动及锻炼增加有关。近年来,十堰城乡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营养、睡眠及运动,很多孩子从3岁就开始接触舞蹈、武术等兴趣班,这对幼儿体质的改善非常明显。
市人民医院骨科专家王洪林则认为,这除了与幼儿平时的蛋白、营养、维生素补充等有关外,还可能与十堰是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多,南方和北方人自由通婚,总系亲缘关系较远有关,因为这样的后代会遗传更好的基因。
幼儿期是一生体质水平形成的关键期,对成人后的体质水平有重要影响。祝和生认为,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体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科学指导幼儿健身、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男性平均身高5年增高一厘米
《公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十堰20岁至39岁的男性和女性身高、体重、胸围、臀围、上臂和肩胛皮褶厚度、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等指标有所提高。
其中,20岁至39岁的男性平均身高169.9厘米,女性158.5厘米,分别比2010年增长1厘米和0.6厘米。
尽管十堰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在5年中都有所增长,但这一数据与全省乃至全国水平相比,却比较低。国家体育总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岁至39岁成年男性171厘米,女性为159.2厘米。
另外,《公报》显示,2014年十堰20岁至39岁男性和女性体重分别为68.8公斤、55.3公斤,与2010年的男66.1公斤、女54.3公斤相比,分别增长了2.7公斤和1公斤。
“成年人平均身高和体重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也说明居民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祝和生分析。
两名老年女性中有一人体重超标
在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体质监测中,体重超标最多的情况出现在老年群体中,即《公报》中监测的60岁至69岁老年人。而这部分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最多又集中在老年女性身上。
《公报》显示,2014年,60岁至69岁男性和女性平均体重分别是64.9公斤和58.8公斤。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2公斤和3.1公斤。平均身高分别为164.8厘米和153.8厘米,较2010年分别增长0.1厘米和0.7厘米。可见,老年人在身高微弱增长的情况下,体重出现猛增。
监测同时发现,老年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7%和7.5%,而老年女性则分别为38.5%和16.9%,超重率和肥胖率相加超过50%。也就是说,两个老年女性中至少有一个体重超标。这一肥胖率也高于全省同期水平。
“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都无暇参加一般的体育锻炼,是导致这一群体体重过半数超标的主要原因。”祝和生说。
十堰体质达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十堰体质达标率(即体质达到“合格”及“合格”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94.5%,其中“优秀”为17.3%,“良好”为29.6%,“合格”为47.6%,仅有5.5%为“不合格”。
“尽管老年群体的体重超标明显,但十堰总体体质达标率还是高于全省89.6%的平均水平的。这一方面反映出全市人民的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同时也与十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关。”祝和生说。
这些年,十堰在群众性体育运动方面不断增加投入,打造健身路径,新(改、扩)建运动场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方便市民锻炼,市民的健身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体育人口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十堰共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37个,全民健身路径403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个,实现村级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2平方米。十堰各体育场馆、广场等全部实现免费或低费开放,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1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