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爱心融化心灵 用诚心服务民众
——武汉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侧记
□李权林 向秀芳 章炜 任艳军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重要保障,是一项服务千家万户、惠及亿万育龄群众的基础工作。35年来,武汉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强制命令型(两孩一刀,即结扎)——行政管理型(一孩必须上环、二孩必须结扎)——知情选择型(自愿的、知情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措施)——服务上门型(送避孕药具入户)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全国首创药具“进产科”、“进工地”、“进学校”系列活动,打造全国计生系统第一个“性文化教育馆”,利用互联网创建微信发放避孕药具的服务平台等等,收获了累累硕果。
用爱心为老百姓排“忧难”
武汉市常住人口千万以上,特别是近几年面对新形势、新的任务和庞大的服务人群,该药具站克服编制少(编制7人),在岗人员缺(实际在职5人)的困难,经常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问题多的地方,察民情、动感情、建真情,无怨无悔地为育龄群众排忧解难。 “要做一名合格的药管员,就要做群众心目中最可爱的人,就要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从事计划生育工作34年的武汉市药具站站长侯群杰常说。
2013年春天,对于武汉市江岸区某社区单亲妈妈张女士来讲是悲痛欲绝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还在读职业学校的女儿小红(化名)怀孕了,可她还没满16岁呀。更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带小红到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后才一个多月却又怀孕了。当听说女儿再孕,张女士当场哭晕过去。
平静后的张女士,将她的往事在脑海中一幕一幕回旋。生下小红不到2岁,婆婆嫌弃她没能生儿子,丈夫抛弃她们母女净身出户。她离婚后又遭受到下岗,为了女儿她没有再嫁,打工供女儿上学。原指望女儿好好学习,有个美好的未来。可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呀,也自责自己,没有对孩子进行应有的教育。
侯群杰知道此事后,心中隐隐着痛。她想如果小红能自爱,如果她能接受到避孕节育知识的教育、如果她有避孕工具,也不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张女士也不会悲痛欲绝。为此她来到学校找到了校长。
校长说:“学生出现了这样的事,学校在对学生教育上是有责任的,这些年来,我们没有专门的师资开设生理健康教育课,你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能给我们学生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侯站长当即表态,没问题,我们愿意免费为同学们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随后,药具站工作人员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武汉市的大专院校,为学生讲授“如果爱请避免伤害”的“爱的和谐”系列避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每次讲座课堂都座无虚席,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哄堂大笑,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每次讲课他们不仅带了知识,还带去了避孕药具现场发放,深受同学们欢迎。
武汉某工科大学的一名同学听了侯站长的讲课后说:“侯老师指导我们在‘性爱’上‘要自爱’,在规范自己的性行为的基础上要保护好自己。她们用自己的爱心,浇灌着我们的未来……。”
用诚心满足百姓“需求”
2009年5月的一天中午,武汉市药具站工作人员在某医院调研时,看到妇产科门诊大厅有一对年轻夫妻不停地唉声叹气。只见丈夫怀里抱着一个不到半岁的婴儿,妻子手里拿着一张化验单,眼里似乎还隐隐含着泪光。心细的工作人员走上前去询问,才知道是因为年轻的妻子生第一个孩子时因胎位不正做的是剖宫产,谁知孩子不到半岁又怀孕了。医生刚刚告诉他们,现在做人流非常危险,因为子宫有疤痕,手术不当有可能会大出血,造成生命危险。一想到做人流会出现的后果,小夫妻就手足无措……
听了这个事,药具工作人员陷入了沉思。产后的避孕如此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药具站对武汉市几年来的产妇避孕节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市每年有8万多育龄妇女住院分娩,产后1~2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近10%,给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一直以来,尽管试行过多种方式进行产后避孕药具发放,但仍存在发放不及时、覆盖不全面、使用率不高等现象。尤其是武汉市产妇中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产后避孕形势更是异常严峻。他们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开始深思如何及时、方便、有效、精准地开展药具服务的问题。
2010年初,武汉市药具站本着“畅通渠道、保障供应、方便群众、提高效益”的发放原则,创意开展“避孕药具进产科”活动试点。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在武汉市武昌区一社区考察调研时,看到一门栋上楼梯处,墙上挂着一个避孕药具箱,里面装有各种避孕药具,她当场伸出大拇指,夸这一服务方便群众好,要在全国推广,并对武汉市的药具服务管理工作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2014年,武汉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拓展为药具发放点,形成了药具服务新格局。受该活动的启发和影响,由此延伸激活了药具“进工地、进高校、进机关”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丰富和推动了药具“十进”工程。五年的时间,避孕药具进产科活动共发放避孕药具服务盒39万个,占当年出生人数的70%以上,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总价值达944万元。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对500例产妇电话回访数据分析,武汉市“避孕药具进产科”服务取得了“两升两降一满意”(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上升、综合避孕措施率上升,哺育期妇女意外妊娠率下降、出生人流比下降,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产妇及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用信心强基固本开拓“创新”
武汉市计划生育药具站顺应“互联网+”发展形势,根据群众喜爱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打造了具有针对性的药具服务平台,让药具服务轻松告别“羞答答”。
2014年9月,武汉市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免费避孕药具领取邮箱。无论是否武汉市户籍,只要是居住和生活在武汉市内的群众,只需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邮寄地址等信息发送至邮箱aidehexie@yeah.net,即可通过快递收到一本避孕节育知识科普书籍《爱的和谐》和一份精美实用的避孕药具。该活动通过市药具站药具工作人员的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向外发布之后,立即引发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
与此同时,武汉市药具站还针对申领免费避孕药具的群众,通过电子邮件问卷调查方式及时开展了“武汉市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现状及需求”的专题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通过分析研究整理完成了《武汉市育龄人群人工流产情况和避孕节育知识调查》、《武汉市育龄人群免费避孕药具知晓和获取情况调查研究》两篇论文,并将于近期分别在《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和《中国社会医学杂志》上发表。
他们利用江城人口文化节,精心打造制作了全国首个“性文化教育馆”,在全市首届人口文化节中,为按时完成“两性情趣馆”的布局,全站工作人员集体工作到凌晨四点,早上七点又赶到展馆现场准备开馆各项事宜。“人口文化节”历时3天,“两性情趣馆”成为整个文化节中的亮点,参观人数达7万余人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以及性教育专家彭家辉的高度赞扬。
2014年11月11日,“武汉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及时将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推送至群众的手机上。2015年9月,微信平台改版升级为微网站。微网站上设有避孕节育等科普知识、互动小游戏、卡通动漫、药具领取方法及全市各区域药具发放机站点分布图、互动咨询等板块。其中的微信领取是新拓展的药具宣传发放渠道,与邮箱领取一样,药具申领者只需输入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邮寄地址等信息就可以免费收到一份以快递方式寄出的避孕药具。此外,微网站还特别增设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在线咨询服务,让群众轻松享受来自专业医务人员具有针对性的答疑、指导,既丰富了知识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尴尬。省、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多次对该平台给予了肯定。微网站推出至今,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关注量已达1.4万余人,申领信息1.1万余条,发放药具1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