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陈丹 记者熊传东)1月11日(腊月十四),2017湖北省乡村美食购物游启动式暨大冶市年货节在大冶刘仁八镇龙凤山生态园正式拉开帷幕,为期8天的年货节还将举行现场土锅炒花生、蚕豆、炒米和现场打糍粑、堆粑山、捕鱼、抓鱼及登山寻宝、音乐烧烤篝火玩火等体验活动。
民俗旅游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
农历新年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全省各地纷纷推出以“去乡村打年货”为主题的各类民俗和节会活动,吸引大批城市居民前往参与和采购年货。
记者在年货节现场看到,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生态餐厅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摊棚里,100多家来自全省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参展商正热情迎客,来自全省各地的名优土特产集中展示售卖,不光有大冶当地特产和小吃,还有来自大别山区的印子耙、恩施来凤油茶汤、利川钱汤圆、孝感米酒、蔡林记、老谦记豆丝等7家“中国金牌小吃”正为游客现场制作、品尝和销售。活动筹委会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此次年货节活动将不仅是一场味觉上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体味农村生活的真情享受。
2017年元旦小长假期间,宜昌市夷陵区官庄村以“乡韵楚天 爱上宜昌”为主题宜昌首届乡村旅游年货节暨第二届官庄庙会也受到游客和市民的青睐。活动吸引来自武汉、荆州、荆门、宜昌城区及各县市区的3万多名游客及市民来此逛庙会,杀土猪赏民俗,共享露天年猪宴。据悉,此次活动共吸引了本地村民和100多家企业的近千种农特产品、商品和小吃参加展销活动,现场美食消费和购物成交金额约60多万元,4000多游客共享年猪宴,带动全村农家乐餐饮接待、农特产品售卖、草莓采摘等收入近40万元,整个活动拉动消费约150多万元。
“绿色、放心、价格公道,所以这次大量采购,不光自己吃,还可以送些给亲朋好友。”在夷陵区官庄庙会上,一位来自宜昌城区的游客张先生,在品尝了土猪宴后,现场购买了50斤土猪肉,还买采购了糍粑、腊肉、萝卜等特产。
此外,洪湖市螺山镇的“年货赶集会”将于1月15日举行,游客只需通过旅行社交纳60元的活动费,就可参与的活动包括杀年猪、品香猪宴、打糍粑、打豆腐、摘脐橙等。
由以上活动可以看出,这些乡村年货节活动,都是依托乡村旅游集镇、村或农庄,以丰富且参与性强的乡村民俗活动来吸引游客和市民,拉动当地和周边农副产品的销售。这些农副产品,由于离产地近,或者现场制卖,都很新鲜,且“土”味十足。所以,游客更能建立任信感。游客体验乡村民俗的同时,更深入了解这些农产口的生产过程,甚至能品尝到他们的味道,了解他们的品质,所以一般销售效果会很好。
“后备箱工程”将助推绿色农产品进入百姓家
下乡打年货,毕竟是少数人能实现的,由于时间、距离等因素限制,很多城里人,还是得在城里各大超市采购年货。对于农民而言,如何实现农产品的大批量销售,仍是一个难题。
对此,湖北省旅游委产业处处长童建新说,今年,我省将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即以城、镇、村、景、店为依托,一是建立包括种养加基地、厂店一体化示范点、景区内销售点、交通沿线服务站、乡村集贸市场等在内的供应点体系,其中示范基地达到50个,所有3A级以上乡村旅游型景区、旅游名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均设立农产品销售点。二是建立“湖北礼道”系列农产品品牌。结合建立和落实质量认证制度,形成30种(鱼虾蟹、瓜果蔬、米面油)“湖北礼道”推荐农产品,以及系列旅游纪念品。三是推广乡村旅游购物之旅线路。将乡村旅游购物纳入全省旅游产品推广之中,形成10条购物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四是加强旅游交通支撑设施建设。开通以购物为目的的城通乡定点直达免费公交车。五是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业务规范等标准,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六是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注重农产品上行,促进商品流通,推动“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上网营销。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力争“十三五末”乡村旅游在全省旅游经济规模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农业产品的生产销售成为农村重要产业之一,带动年销售产值5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达到50万人以上,带动10万户以上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