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首页幻灯片
五峰——我们在甜蜜和宜红的故乡等你来
2018-01-21 09:55:17   来源:今日湖北网   分享:
0

1481608737434836.jpg

1481608608126707.jpg

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王登府 唐婷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境内山地气候明显,物种多样、峰峦叠翠,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林特、水电、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高达81%,居湖北之首,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国家烟叶生产基地和中药材GAP示范基地。2009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湖北省唯一的县级“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有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被称为“世界之迷”。目前,正努力把五峰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最具魅力的“明珠”。五峰更是中华小蜜蜂和宜昌红茶等我省乃至全国少有的“稀缺资源”的故乡。

1481608623253672.jpg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养蜜蜂”


五峰镇百溪河村沈少华,1995年离开家乡, 21年后的今天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发展。

沈少华谈到自己的家乡——百溪河,是又爱又恨。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环境的原生态而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恨,就一个字——“穷”。可以说是穷怕了。穷到什么程度?远的不说,说近的,2006年,家里的电灯才亮;2014年,村里的公路才通。讲种地,田里庄稼产量低;讲发展,农民种植和养殖的产物因交通不便,卖不成钱。面对此景,家里的年轻人都逃也似的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残。沈少华曾思考过,再过10年,或者是20年,大山里,荒山野岭,单家独户的留守老人。要留住年轻人,就得解决年轻人在山区的生存问题。主要在两点:一是体力程度不能比打工时的重,二是经济收入得比打工时的高。

思前想后,沈少华觉得,养殖中蜂是个好办法。一是投入不是很大,二是体力程度不是很重,三是掌握技术之后,养个百来桶,一年还能有个十多万的收入,比普通打工的年收入要高。

1481608635413535.jpg

刚好,在2016年5月,沈少华遇上原“垄上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经营困难的时候,毅然收购了“长阳垄上村养蜂合作社”。为了更有利于推进五峰县农民养蜂事业的发展,宁可多花几十万的装修费,也将长阳合作社的蜂蜜包装车间迁回五峰县,选址在渔关镇梅二冲村,成立岗上飞蜂业有限公司。同时和梅二冲村支书达成初步共识,计划2017年在梅二冲村选100个贫困户,由公司聘请资深中蜂养殖专家,对村民免费的进行手把手的养蜂技术指导,力争通过4年的扶持计划,让梅二冲村的养蜂产业年收入达200万元以上水平。同时,计划通过2017年的培养,2018年从梅二冲村的养蜂学员中,抽调五名技术比较成熟的学员,由公司出资聘请,到相邻的村庄进行同样的“百户养蜂脱贫”模式的推广。通过逐年的递增,力争在10年的时间内,达成五峰县境内所有的村庄,单村蜂蜜的年产值200万元以上。

上述计划中,沈少华的公司不仅免费向村民提供养蜂技术指导,对于村民通过技术指导所产出的蜂蜜,鼓励村民自己零卖。而且,对于没有销售能力的村民所产的合格蜂蜜,将按蜂蜜的品质分等级全部收购,确保农民的劳动成果能变成现金。

可喜的是,沈少华赶上五峰县政府相关部门对中蜂养殖业的大力支持,聘请高级专家,进行养蜂技术培训,以及其它多方面的支持。这让他的目标至少近了三分之一。沈少华对他的“与乡亲们共富之路”信心满满。

1481608754132094.jpg

据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有丰富的中华小蜜蜂资源,目前全县各个乡镇都分布有中蜂养殖,养殖模式比较原生态,大多在山谷里、房檐下、石岩下、土洞里,处处可以看见原始立式蜂桶,是全国少见的原始中蜂资源保护库。发展中蜂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五峰县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是花的世界、蜜的天堂,蜜蜂养殖历史悠久。五峰县人民政府县长万红说:"'十三五'开局以来,五峰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中蜂养殖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道路,为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奔小康发挥巨大作用。"


宜红开启“五峰古茶道”申遗之路


一条若隐若无的沧桑古道从武陵山脉深处一路东行,又折向北,又转向西,穿越戈壁和沙漠,直通到俄罗斯。

如果不是文物工作者细致而又专业的工作,它或许就此隐进历史的深处,就如同现在它被荒荆藤蔓遮盖一样。即便康庄大道,如果没有人脚板厮磨亲近,路也就废了。

古茶道曾经不是一般的热闹。一批批的商贾不辞千辛万苦,踏破山险水深,从远方而来,又带着他们所需要的茶叶原路返回。即便僻如武陵山脉这样的“蛮夷之地”也挡不住商业文明的春风。就像茫茫的大海也阻挡不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1481608644106426.jpg

丝绸、瓷器、还有茶叶,它们曾是我们递给世界的橄榄枝。而古茶道则是我们伸向世界期待被握住的手臂。重启“一带一路”,正是我们给世界的友好拥抱。古茶道没有终极意义的起点,也没有终点。沿着古茶道上开辟的商路前行,走出去,便是更为广阔的江河湖海。

五峰古茶道资料陈列室的墙上写着一句话:“等待是为您能来缝补今生的重逢。”真的挺动人。据悉,目前古茶道所经的8省市正联合申遗。

在中国古代的商路中,除“丝绸之路”以外,还有一条“万里古茶道”久久地沉寂于人们的视野之外。它从福建的武夷山开始,一路向北,又折向西,沿途又不断有茶源地的古道接入,过草原、沙漠和戈壁,最终进入俄罗斯,全程10000多公里。

百顺桥的一端是五峰湾潭的锁金山村,另一端则是鹤峰燕子乡百顺村,短短的10多米桥面连起宜昌与恩施两地。这一带所产的“宜红”茶远销域外,这里是必经之路。遥想当年,桥上商旅不绝,马铃叮当,背夫脚板磨平狰狞的麻石。

跨在百顺河上的这座拱桥由条石累砌,岁月剥蚀,老态龙钟。桥身的石缝里长出了高高低低的荒藤野荆。偶尔有村民不顾桥头危桥的提示,驾着摩托车“倏”地驶过,一溜烟地就从鹤峰进入了五峰。

1481608651195794.jpg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五峰文物工作人员发现一条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茶道。当时,被称为湖北十大新发现之一,轰动了文史界。百顺桥即是古茶道在五峰境内的起点,一路向东,跌跌撞撞跋山涉水,经湾潭、采花台、星岩坪、渔洋关、宜都,转水路至汉口,与万里茶道汇合,直至俄罗斯。

据1950年出版的《中国茶讯》第10至11期记录,“宜红”茶产区全是在高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多为羊肠小道,一遇下雨,山路泥泞,道路几天为之堵塞,不能通行。“由鹤峰到渔洋关360里,经九峰桥、垭坪、燕子坪、清水氽、岩板河、阎王鼻子、三板桥、五道河、杨柳岭、瓜楼湾、钉子铺、杨花子岩到渔洋关。沿途人烟稀少,路险道窄,骡马难行,专靠人背,每人可背百斤茶叶,往返一次需时13天。”

专家认定这条古茶道是清朝和民国时期五峰外运茶叶、山漆、药材等货物的通道。循着商业的力量和对利润地追逐,武陵山深处的一抹茶香能够浸润万里之外俄罗斯豪客的心灵。

后来,五峰文物普查人员又在渔洋关所属的清水湾、蒿坪等地发现了100公里左右古茶道遗存,据考证,那是湖南石门泥沙、长阳都镇湾城五河到渔洋关的毛红茶运输线路,现在仍基本完好的路段超过30公里。“古茶道在五峰境内一共有300余公里,沿线古石桥、骡马店、客栈、碑刻、摩崖石刻遗址遗迹有几十处。”

关于古茶道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摩崖石刻《新改荒路记》。

1481608658134353.jpg

1693年,容美土司王田舜年亲自撰写的长文,将1800多字的文稿镌刻于古茶道旁的山崖上,密密麻麻的占了一大片。“其实就是容美土司王田舜年撰写的政绩宣传稿。”李诗选曾任湾潭的区委书记,退休后专司地方文化研究,也是最早关注古茶道的研究者之一。他与别人合著的小说《武陵王》即是以当地的土司统治为背景,曾在《今古传奇》杂志连载。从2002年开始,他或徒步、搭车,或骑摩托车,五峰境内的古茶道,“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了。”      

资料显示,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据记载, 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宜红工夫主销英国、俄国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品质稳定,声誉极高。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千禧年后,随着红茶保健功效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红茶热再度升温。2016年,宜昌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实施“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战略,将振兴红茶上升到市级战略。

1481608667255780.jpg

“当前茶叶产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湖北省茶叶协会会长宗庆波说,希望五峰充分发挥资源及品牌优势,“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做强龙头,放大品牌,把茶生产、茶加工、茶文化与茶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发展,努力五峰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茶乡,促进农业增效、茶农增收,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更大贡献。”

“目前,茶叶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长万红说,十三五期间,五峰茶业产业将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规划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发展到2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涉茶产值达到50亿元,茶农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

1481608687758349.jpg

1481608694108823.jpg

1481608705794151.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