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网讯(记者 陈敢)近日,在广东省政府、中国工程院深化推进产学研合作暨“东莞制造2025”规划成果发布会上湖北知名上市公司数控系统行业领跑者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其他两家企业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东莞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推广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计划未来为东莞市建设100条以上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数控系统、融资租赁金融支持以及安装调试等完整的系统化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解决方案并实施。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等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出席活动并见证了协议签署。
华中数控等企业与东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东莞市长梁维东介绍,东莞正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探索东莞特色智能制造之路”,将抓住关键,积极引导,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打造“智造东莞”新名片。此次与华中数控等企业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就是要通过智能制造这个抓手,计划一年内建设百条智能制造示范线,带动全市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高速成长、力争2020年建成10个智能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达1000亿元,真正实现“智造东莞”!
华中数控此举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主动参与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湖北省以及华中科技大学与广东省政府深度合作,具体落实“东莞制造2025”战略,促进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转型升级,帮助塑造“东莞智造”城市新名片,加快推动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推广。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十分激动地向记者表示,作为湖北本土上市公司,他希望在珠三角积累的更多成熟经验和模式,下一步将在湖北乃至全国其他更多城市推广,为我国更多城市的智能制造工程作出更大贡献!
武汉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右2)在现场为工信部长苗圩(左3)和中国工程院长周济(左2)等各级领导介绍智能生产线情况
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 华数机器人
整齐统一的3C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
“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们联合劲胜精密在东莞已经建成的第一个智能制造工厂,项目名称叫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该智能工厂拥有10条自动化钻攻击智能生产线,配有180台内置华中数控HNC-818AM系统高速高精钻攻中心和81台华数工业机器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同时搭载华中数控新一代云数控系统、CAPP、APS高级排程系统、MES生产管理以及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等。整个智能工厂具有“三国”、“六化”、“一核心”的显著特点。“三国”是指全部使用国产智能装备、国产数控系统、国产工业软件,共有数十家国内优秀企业参与建设。“六化”是指装备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柔性化、过程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和决策自主化。“一核心”,就是设备大数据平台核心,通过对设备实时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了机床健康保障、G代码智能优化、断刀监测等智能化功能”,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带领着参观团参观智能工厂,一边指着整齐划一的几百台数控机床和华数机器人的生产线,一边十分自信的说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当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下一步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政策扶持,推进试点工作不断深入;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试点工作多出实效;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典型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也强调说,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动力,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其中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产业模式转变是主题,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的核心。使用国产装备、国产系统和国产软件,《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是做强做优智能装备制造业,用自主可控的先进装备武装中国制造业,推动万企创新、产业升级。 广东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自2010年签署《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以来,在院士工作站建设、重大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对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记者了解,广东已建设工程院院士工作站83家,引进院士及团队核心技术人员800多人,为企业、地方或行业制定技术及产业规划200多项,突破核心技术1100多项,为企业培养各类科技人才4800多人,转化各项成果1500多项,实现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广东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的合作经验和模式值得湖北等其他兄弟省市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