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头条新闻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赴武大讲学途中遇车祸去世 系车撞花坛(图)
2018-01-21 09:58:24   来源:武汉晨报

  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今日凌晨4时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终年77岁。相关情况公安部门等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楚天都市报记者正在就相关事件进行采访。

吴建民(资料图)

  武汉交警微博今日早上发布消息,6月18日4时17分,孙彧(男、30岁)驾驶鄂AA9S01号别克商务车,搭载乘客吴建民(男、77岁,外交学院原院长),刘锋(男,54岁)、朱晓驰(男、52岁)、陈伟杰(男、27岁),沿武昌区梨园地下通道由北向南行驶至南出口处时,所驾车头撞击路中隔离花坛,发生单方交通事故,造成车内五人受伤。吴建民、朱晓驰经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伤者正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治疗,暂无生命危险。

  凌晨拍到的事故现场

楚天都市报记者在官方通报现场附近找到疑似车祸现场残留物

  上午11时30分许,楚天都市报记者第一次开车经过此处的时候,看到有个女孩在哭。记者调头返回停车之后,女孩已经离开了。

  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地面除了疑似撞击的散落物,还有刹车印和油迹,水泥护栏墩上有撞痕。

  吴建民夫人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吴先生是飞机晚点,在隧道里遇到车祸。

  武大信息管理学院一名老师称,早上6点已接到学院通知,获悉了朱晓驰教授不幸遇难的消息,学院领导正在处理善后事宜。“朱老师温文尔雅,学术能力较强。”

  楚天都市报记者查询了解到,朱晓驰出生于1964年11月7日,最后学历为博士,学位为管理。公开报道显示,他曾担任武汉大学领军人才项目办公室主任,2014年4月26日,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系列活动在武汉大学启动,武汉大学是该培训项目指定实施机构,项目负责人朱晓驰教授付出大量辛勤劳动。

  记者拨打朱晓驰教授电话,一直转入来电提醒,其办公室电话无人接听。(记者徐剑桥)

以下是武大发布的通报

(楚天都市报记者罗欣)

目前,工信部以及武汉大学不少领导已赶到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救治工作仍在进行。

  据悉,原定于明天下午举行的共识网组织撰写的首部《中国民间外交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吴建民大使作为主编之一原本会参加活动并发表演讲,共识网遂临时决定,明天下午的发布会,改为吴建民大使追思会!邀请对吴大使有所了解的朋友出席。时间仍是明天下午2:30,地址仍是原定由吴建民大使发表演讲的地方,招商局大厦北京仲裁委员会17层国际会议厅。

新闻人物:毕业于北外法语系 曾任毛泽东翻译

  吴建民长期在中国外交系统服务,曾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外交界。

  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他曾是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后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

  图为2016年4月18日,北京,身着红格衬衫的吴建民似“花样爷爷”,独自推着行李车神采奕奕地走出机场行李厅,无人认识。虽然已古稀之年,吴老依然到各地讲学为大国外交而忙碌。

  1996—1998年,吴建民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图为1997年,吴建民在日内瓦国际人权大会上发言。

  2003年12月,吴建民当选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图为2014年,时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的吴建民。

  吴建民2005年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图为2006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向中外记者介绍本次大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2008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2007年11月9日,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向在场的师生展示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左)为其颁发的聘书。当日,外交学院聘任李肇星同志担任该院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仪式在北京外交学院举行。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3年4月27日,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左)为听众在自己所著的《世界大变化》一书上签名。当日,资深外交官吴建民在香港中国文化院举办的沙龙上发表题为“战略机遇期与中国文化外交”演讲。新华社记者 陈晓伟 摄

  2013年6月25日,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吴建民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资本会议上致辞。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国际资本峰会当日在巴黎闭幕,300多名中欧政、经、商界人士参加了峰会有关议题的讨论,开启了中西方商界领袖对话的“双车道”。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2014年8月3日,外交家吴建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进行专题讲座。

  简历:

  1939年3月30日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 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1979—1983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

  1991—199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6年8月提为副部级)

  1998—2003 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6.27—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2003. 7— 2008.4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 12.12—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

追忆:吴建民大使讲中法建交半世纪的湖北故事

吴建民大使讲故事

  ——中法建交半世纪的湖北故事(2014年3月31日)

  50年前的今天,中国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上世纪60年代两极格局中,这一突破,轰动世界。

  50年来,中法关系取得巨大进展,鄂法合作也结下丰硕成果。湖北武汉,已成为中法合作最具活力的地区、法国在华投资密度最大的地区、中国汇聚法语人口和拥有在居法国人最多的地区。《义勇军进行曲》与《马赛曲》,一次次回荡在长江与塞纳河畔,见证着鄂法友谊的源远流长。

  ---最先开放

  1000多名法国人在汉工作生活

  鄂法交流与合作始于文教领域。上世纪70年代,中法第一个交流计划——教育文化交流协定就选定在武大实施。1980年,武大将法语专业升格为法语系,同时增设科技法语专业,创立中法数学实验班,成立武大法国问题研究所。

  经过30多年发展,武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法语教学培训基地之一。目前,我省有22所大专院校开设法语教学课程,每年培养法语专业本科毕业生100余名,二外法语毕业生千余人。武汉“法语联盟”每年完成法语教学60万学时,在全国“法语联盟”教学基地中位居第一。

  目前,湖北与法国之间已建立六对友城关系。武汉大学与南锡大学共建的中南医院中法双语医疗急救中心,成立8年来成功救治6万多名患者。去年,法国马赛大学校长伊夫 贝尔兰访汉期间表示,计划在鄂设立分校。这将是国内第一所中法合作国际化高校。

  ---最具吸引

  湖北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密集地区

  省外侨办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开始,鄂法经贸合作进入蜜月期。

  199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携手,创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至去年7月10日已生产300万辆汽车。2013年12月16日,东风汽车公司和法国雷诺公司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共同投资77.6亿元人民币,在汉组建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

  随着法国兴业银行、家乐福、道达尔、阿尔卡特、萨基姆、达能、法国电力、阿尔斯通、威立雅、苏伊士、圣戈班等企业的进入,双方经贸合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汽车领域,开始向环保、金融、商业连锁、高新技术等多领域拓展。近年来,武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天河机场T3航站楼换乘中心、武汉化工新区污水处理等重大合作项目纷纷落地。

  2014年8月3日,

  外交家

  吴建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进行专题讲座。

  2012年4月12日,中部地区首条真正意义上的洲际直达航线武汉-巴黎直航正式开通。武汉成为中国内陆直通欧洲的“中转港口”。如今,法国驻汉总领馆的签证申请量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湖北及周边省份旅客从武汉直飞法国到欧洲的人数以60%速度递增,进一步紧密了中国中部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联系。

  据省商务厅统计,湖北已成为法国在华投资最密集的地区。2012年全年,鄂法双边贸易总额达8.35亿美元。2013年1月至9月,湖北与法国贸易总额达9.1亿美元,同比增长48.3%。

  ---最有活力

  可持续发展成为合作新主题

  2013年12月7日晚,来鄂访问的法国总理埃罗在武汉东湖之滨发表演讲,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演讲的核心。

  埃罗在演讲中提到,法国和中国一样,共同面对大气、水资源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双方需要建设环境友好、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也是近年来中法政府合作的新主题和新亮点。为了这一目标,鄂法携手走在了前列——

  2010年,省政府与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海洋部签署《关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意向书》;

  2011年,省长王国生在汉与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交通及住房部莫里塞部长共同出席鄂法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2013年7月,法国外交部中国事务特使奥布里专程来汉主持鄂法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圆桌会议,提出了中法共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城的建议;

  同年10月,省委书记李鸿忠访问法国,与法方签署了《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中法生态新城的会谈纪要》。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省外侨办主任晏蒲柳介绍,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提速,法国大巴黎地区、大里昂城市联合体、里尔城市群等积极寻求与武汉城市圈共同搭建圈际合作平台,着眼于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生物医药等高科技创新领域,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湖北省——法国洛林大区

  湖北与法国洛林大区的友好交往、合作始于1986年。当年4月,法驻华大使夏尔 马乐访问湖北,会见副省长王利滨时,双方就结好事宜等交换了意见;9月,王利滨率省经贸代表团访问洛林大区。1987年2月,法总理外交特派员让 德 李普考夫斯基率团访鄂;3月,洛林大区议会主席让 马力 罗斯率大区议会代表团来访。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振乾会见了罗斯一行。郭振乾与罗斯签订了“湖北—洛林大区建立经济技术关系协议书”。1998年2月,双方签订了建立友好省区关系协议书。

  省区重要互访还有:1991年1月,罗斯以法国工业、邮电及外贸部长的身份率团访鄂。1994年7月,大区议会主席热拉尔 隆盖率百人团访鄂,同省长贾志杰签署了《实施一九八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协议的协议》;还同省计委等部门签订了6个经济技术具体合作文件。1997年1月,隆盖率团访鄂。大区议会副主席费赫迪先后于1996年9月、1997年11月应邀来鄂,参加了’96对外经贸旅游洽谈会和’97湖北中西部投资与开发研讨会。省长蒋祝平于1996年5月访问法国阿基坦大区时,在巴黎会晤了隆盖;省委书记贾志杰于1998年2月应邀访问洛林大区,与隆盖共同签署了湖北省—洛林大区建立友好关系协议书。

  2004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领团访问了萨克森州,常务副省长周坚卫随团访问。

  湖北与法国洛林大区在经贸、科技、教育等方面互访的代表团还有:1987年10月,法国钢铁技术协会主席贝尔纳 特兰蒂尼率团来湖北对鄂西高磷铁矿相关项目进行了考察。1991年9月,湖北商展团(16家厂商)赴法参加了梅斯市举办的国际博览会(第56届)。1998年8月,大区莫尔特—莫扎工商会考察了湖北10家企业;9月,省经委组团考察了由工商会推荐的法方12家企业。1997年12月,荆门污水处理考察团前往大区南希市“水处理中心”考察学习。1998年6月,大区水处理专家一行3人对荆门市竹皮河进行了考察。1997年1月,省教委同南希—梅斯欧洲大学中心签订教育与合作协议。同年11月,省教委选派了6名学员到欧洲大学中心培训学习。

  湖北省——法国阿基坦大区

  湖北与法国阿基坦大区是经我驻法大使馆帮助,于1996年5月9日签订友好省区关系协议书的。双方重要互访有:1995年10月,大区议会主席雅克 瓦拉德当选为法参议院副议长后的第3天,便率领一个62人组成的大型代表团访问湖北。1997年9月,瓦拉德主席率团第二次访鄂。湖北省外办主任李学文(1993.5)、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广富(1994.5)、省长蒋祝平(1996.5)、省委书记贾志杰(1998.2)、省政协副主席蒙美路(1998.5)、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宋育英(2001.2)先后率团访问了大区。1998年4月,省长蒋祝平还向阿基坦大区新任议会主席阿兰 胡塞致电祝贺。

  2004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领团访问了萨克森州,常务副省长周坚卫随团访问。

  2007年9月,应法国阿基坦大区议会主席胡塞的邀请,省委副书记杨松率省政府代表团访问了大区,并签署了《湖北-阿基坦2007~2008合作行动计划》、《湖北一阿基坦教育合作协议》等合作文件。

  农业、林业、贸易、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双方于1995年10月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书、1998年签订了“人员交流协议”。大区1995年在武汉举办了法国工业展览会,多次派玉米专家、养猪专家(1997.3)、畜牧业考察团(1998.4)、林业专家(1998.7、10)等赴湖北进行交流与考察,并于1997年4月、1998年3月、1999年5月连续三年向湖北赠送了211公斤35个优良玉米杂交品种,与湖北科研人员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进行了试种。湖北先后三次(1994.5、1996.5、1998.5)组团参加了在波尔多市举办的国际博览会,2001年2月,参加了“法国国际农业及畜牧业展览会”,并派出了畜牧业考察团(1997.3)、科技人员(1998.8)前往大区考察和培训等。

  中科院武汉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奠基

  2011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武汉市江夏区正式奠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出席奠基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在奠基仪式上分别致辞。

  作为我国构建生物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是中法合作协议的重要项目之一。

  王国生在致辞中说,此次武汉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不仅是中法合作的深入,也是院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这一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湖北省、武汉市的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陈竺在致辞中说,武汉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是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的重要部分,必将成为中法友谊的重要象征。实验室建成后将坚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探索建立跨部门资源有效共享和力量有效集成的运行机制,为中法卫生科技合作事业提供平台支持,为我国乃至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现任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在致辞中说,武汉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奠基,标志着法国与湖北的合作迈出新的一步,也将进一步推动中法新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实现新突破。随着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湖北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扮演重要角色,也将在中法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湖北与法国的合作早有基础,随着湖北科教优势进一步凸显,双方合作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学、信息通讯、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建立坚实的合作平台,结出丰硕的合作成果。

  奠基仪式上还宣读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发来的信函,法国劳动就业与卫生部国务秘书诺拉 贝拉作视频致辞,陈竺为中法新发传染病防治合作项目指导委员会法方主席阿兰 梅里埃颁发“中国卫生奖”。

  吴大使与武汉(2012年4月23日)

  吴建民:从东京直飞武汉感觉很好

  昨日,资深外交家、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吴建民现身武汉。内陆城市武汉如何与世界对话?中国企业家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吴建民一一向记者道来。

  武汉空港建设的路子走对了

  “昨天凌晨,我就是从东京直飞到武汉的,非常非常方便。武汉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建设空港的路子走对了”,吴建民告诉记者。

  听说武汉今年开通了往巴黎、新加坡的直飞航线,最近还要开通直飞美国的航线,两年内国际航线要达到20条。吴建民认为:“武汉直航的意义不止于便利。对于一个内陆城市来说,要加大开放力度,就要成为一个开放的门户。门户自然能吸引各国的人流、物流,在此产生交集。”

  本身“输在起跑点”的内陆城市如何更好地与世界对话?

  吴建民认为:“内陆城市更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因为别人说了一句赞美的话,就沾沾自喜;也不因为别人批评你了,就埋怨。一个开放、平和的沟通语境是对外交流的基础。”

  此外,吴建民还建议:“现在通讯发达,即便不能见面,武汉市民也可以借助网络,开展公民外交。民间自发的交往活动,在城市对外开放中,尤为重要。”

  企业家要带头反“奢”

  作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吴建民走到世界各地,也关注企业的生存状态。

  “据我观察,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奢侈,这一定要引起重视”,吴建民说:“2008年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个数据,中国人一年浪费的饭菜相当于2.6亿人所需要的饮食。这样的状况是值得中国人警醒的。我们国家在今天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出现奢华铺张浪费是非常地糟糕的。”

  吴建民提醒:“企业家代表先进生产力,我希望企业家带头反对奢华,这是一个对我们国家伤害力非常大的问题。”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