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在这里教民农耕,开启了农耕文明和早期的礼乐文明,点燃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经在这里连续举办了14年。让我们走进寻根节现场,寻文化之根,看传承之新。
寻根节现场,2500名拜祖嘉宾,面向炎帝神农大殿,列队成行庄严肃立。身着56个民族服饰的炎黄子孙,和来自海外四个分会场的拜祖人员代表,齐声高唱《炎帝大歌》,缅怀先祖功绩,颂扬炎帝精神。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参加了拜谒大典。
新加坡华侨黄晓丽:“当我戴上黄丝巾的时候,我就心潮澎湃,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庄重、很神圣的仪式感,我们有机会都应该带孩子们回来,看看我们的大中国,体会这种神圣的文化。”
在今年的寻根节拜谒炎帝神农大典上,多个环节的创新设计,将中华文明之美一一展现。汲取中国改火、分火的古礼形式和内涵,仪式把往届“点燃圣火”变为更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点燃新火”。开场以击建鼓、敲编钟拉开大典序幕,以祭祀古礼体现诚敬庄严。
中国传媒大学高级研究员吴学兰:“第一项击鼓鸣钟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再有就是那种仪式感、庄严感、肃穆感。”
整个大典,以礼乐文化为主线,炎帝文化、荆楚文化、曾随文化贯穿其中;现场融入《诗经·周颂·良耜》《二十四节气歌》等反映中华农耕文明的诗歌朗诵表演;在音乐上,依据古时雅乐体系,参考历朝历代祭祀音乐、诗经乐谱等,融合曾侯乙遗址出土的编钟等乐器,更具震撼力。
台湾同胞肖雅之:“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台湾出生,享受到这样子的文化,然后音乐熏陶,让我真的感动到一直落泪,在每一首歌曲的播放的时候,都有我们整个历史的画面都出现,我觉得中国真的一定要强。”
美中文化传播协会会长宋敏:“通过拜祖大典的平台,全世界的华人找到了精神上的一个归属感和民族的认同感,我们虽然身在海外,但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也会将传统的中华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要把5000年文明的这种深厚的积淀让它焕发现代的光辉,这种祭拜大典是非常有意义的方式,也是我们在海内外的华人凝聚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所以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