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武汉春意盎然,长江之南的武昌海关各项业务开展正井然有序、如火如荼。这里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闻名遐迩的“武汉·中国光谷”。2019年初随着机构改革新成立的武昌海关,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迸发着活力,时刻奔走在推动湖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4月3日,记者来到武昌海关了解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海关宣传负责同志介绍了有关情况。
作为湖北省内海关业务门类最全、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现场,武昌海关的一举一动都对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有着深远影响。 3月21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决定从4月1日起,下调进口货物增值税税率,涉及普通货物进口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两个方面,此举对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乃一大利好。
收到公告后,武昌海关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辖区内26家相关企业,为其深度解读政策,并组织专班手工更改前期办理的167份征免税证明增值税率,确保企业4月1日起可及时享受减税红利500余万元,预计此项政策全年可为武昌海关辖区内减免税企业多节省4.2亿元,切实为企业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为支持辖区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新兴技术企业的设备及项目需求,武昌海关长期开辟特办窗口,加急审批重点项目各类业务申请,减免税办理时限从规定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1-2个工作日。2019年一季度,为辖区企业审核办理征免税证明2817份,同比增长63.8%,减免税款2.24亿元,占全省减免税总量的95%以上。
2月3日上午9时许,长江国投国际贸易(湖北)有限公司刚刚完成了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商手续,10时52分,他们就拿到了“多证合一”改革后的武汉市首份《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回执,全程不足两小时。这份备案回执是武昌海关为推动“多证合一”改革落地开出的首份“成绩单”。自此,企业海关备案全面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真正达到了企业备案的“零次跑”。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充分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该关自主研发了“跨境电商海关注册‘一步到位’掌上平台”,使异地注册的跨境电商企业借助手机APP就能完成全套资料的上传和申报,将原来需1个工作日的注册登记手续缩减到几分钟,为企业带来“掌上申报”终极用户体验。“这‘3分钟注册’比海淘下单还简单!”辖区数家企业拍手称道。
2019年1月3日,中国(武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武汉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自此,武昌海关辖区内形成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的区域开放新格局,为海关助推湖北对外开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彼时正是武昌海关成立伊始、百业待兴的关键时候,如何迅速适应角色、着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如何在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中寻求平衡,如何在推动“三区”政策联动、功能叠加中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都是武昌海关全关上下竭尽所能在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3个月弹指一挥间,武昌海关一季度业务数据为启动不久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验放跨境电商一般出口模式清单62.4万票,货值4755万元,仅一季度的清单票数已达去年全年票数31倍。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中外运空运发展有限公司员工高雨说:“我司自2018年12月以来,在东湖综合保税区成功运作跨境电商出口40万票,跨境电商出口已经成为我司最为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我们非常感谢武昌海关的付出和大力支持!”
在2019年关区工作会上,武汉海关领导班子提出了打造具有“一流精神状态、一流工作业绩、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服务管理、一流作为贡献”的新海关要求。
紧盯“五个一流”奋斗目标,武昌海关脚踏实地,结合实际提出了“抓党建、精业务、推改革、促融合、严打私、防风险、强保障、聚人心、谋发展”9项任务的“27字真经”,为这支充满战斗力的新队伍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蓝图。 (记者熊源、通讯员刘贵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