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食品和药品中加入化学药物成分将之包装成“神药”;组织健康讲座和体检冒充专家恐吓消费者;以免费领取礼品方式吸引老年顾客到店购买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淘宝等互联网方式售卖壮阳减肥产品……如今,食品、药品等产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已成为老百姓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为提高群众识假防骗能力,武汉市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创新宣传方式,联合洪山区高校志愿者和辖区居委会深入社区开展抵制食药虚假欺诈宣传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举办“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产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之‘十大骗术’揭示”、“药品知识进社区”、“药健康 要健康”等系列讲座,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手册,回收过期失效药品,详解种种骗术套路,帮助老百姓炼就“火眼金睛”,提高识假防骗能力,防范欺诈事件发生。
洪山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了更好地落实此次行动,改变原来“单兵作战”的做法,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洪山区“大学之城”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联合洪山区各高校志愿者协会、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和辖区居委会进行宣传活动。通过三方联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何防范市场虚假宣传?洪山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向市民分享了“三招”:一看销售场所资质。一定要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购买产品时要特别注意商家有无相关营业执照。就算是通过网络、会议、电视、直销和电话等方式购买产品,也应先行确认商家资质信息;二查外包装和说明书。要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产品相关信息,做好“四不”: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三辨广告和宣传内容。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产品,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这种类似的活动。(通讯员 黎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