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汉食品安全的地图上,号称“武汉菜篮子”的白沙洲可谓“重中之重”,而增益冷链(武汉)有限公司是这里一家绕不开的企业。
近日,当记者走入增益冷链大市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根据冻品、虾蟹、海鲜、厨具、冷库等业务划分的功能性区域,载满各种产品货物的大中型卡车不时穿梭于市场通道中,一派忙中有序的繁荣景象。
“我们这里有近千家商户,全年进货量70万吨,占湖北冻品市场的70%,武汉冻品市场80%,洪山区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好的服务,所以在食品安全方面我还是挺省心的,”增益冷链(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新告诉记者。
张建新是去年来武汉执掌这家湖北省重点物流企业的,他表示,相比其他地方,武汉的服务意识更强,“洪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都驻场了,他们天天巡查,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在张建新“省心”的背后,是与洪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狠抓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分不开的。
据了解,洪山区共有监管对象16000余家。其中,餐饮服务单位5500余家;食品流通经营单位7000余户;食品生产企业54家,持证小作坊55家;涉药涉械单位180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620余家;化妆品经营企业1100余家;动物诊疗机构18家。
面对如此众多的企业,如何做好监管和服务?今年年初,洪山区食药监局建立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企业制度。该局根据风险评估分析情况,确定了24家中高风险食药生产经营企业,由每名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4-5家企业,每月至少调研指导1次,对存在的问题,实行限时销号,确保跟踪整改到位;对存在的共性难题将召开局长办公会集中解决。
洪山区食药监局副局长傅立波挂点的武汉市绿味轩中央厨房公司是A级企业,具有日产盒式快餐13000份和净菜加工20000斤的能力,主要为学校、企业以及大型活动提供团餐配送。
在该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步晨看来,食品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严格监管是对企业发展最好的促进和帮助。“现在客户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比如学校在选择你的时候,会有校方、家委会、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来考察企业,”李步晨告诉记者:“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越是规范和严格,就越能赢得客户的青睐。”
洪山区食药监局流通餐饮科科长高杰华表示,规模大、风险高的企业是监管和服务的重点,我们会从管理制度、流程控制、人员培训、环境维持等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和监管。
“洪山区对我们的监督力度很大,不定期抽检、走访,经常组织各种学习,同时还经常给我们提出建议,”李步晨表示,上次傅立波局长来的时候就给我们提出两点建议,非常细致中肯,这样能协助我们把企业做得更好。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副部长阮方龙也有同感。谈到洪山区食药监局对企业的监督和服务,他在电话里总结了三点:“首先是完善了企业质量体系的建设,第二是帮助企业及时准确的了解相关政策,第三是市场监督净化了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今年,洪山区食药监局开展了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采取了系列的有效措施。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洪山区邀请省市区法律专家和大学教授、学者对全局执法人员进行“每周一训”,统一规范食品、化妆品、药械的行政处罚行为。截至目前,该区共开展培训45期,参训人员3400余人次。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监督抽检、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各类行政执法行为。针对机构改革后新增的农产品、动物性产品和保化品监管新职能,先后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释义、《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法典》、《食品安全标准应用实务》等法律法规书籍,做到人手一本。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群众代表,对我局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使全局重点部位的权力运行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在整治市场秩序方面,洪山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该区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和小药店、小诊所检查等专项整治10余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0余份,责任约谈9人次,取缔无证小作坊8家,整改效果明显。今年来,查处食品药品案件57件,罚没金额38.6万余元;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2起,立案1起。
未来,洪山区还将通过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办事效能,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增益冷链(武汉)有限公司也是挂点联系企业之一,对此,张建新深有感触:“增益冷链至今没有出过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这就是成绩,对于我们来讲,没什么事就是好事。”(通讯员 黎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