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野放洞庭湖的16只麋鹿 每一步都在冒险(图)
2018-01-21 09:59:49   来源:网络
 

3月3日,在第三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这一天,在国家林业局、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主导下,16只来自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江苏大丰”)的麋鹿放归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虽然,近些年来麋鹿一直受到重点保护,但在它们的基因里仍然保留着对老虎的恐惧,对人类的恐惧。它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流亡百年后,麋鹿重归洞庭栖居地

 

3月3日上午10时30分,君山后湖。麋鹿两米多高的围栏被打开,那铁栅栏挪动的声音惊得它们挤到离工作人员最远的一角。但是,很快,它们发现了出路,在雄性麋鹿的带领下有节奏地飞奔出去,两分钟后便消失在枯黄的芦苇丛中。

 

它们躲藏的这块土地曾是其祖先的乐土。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洞庭湖沿线水草肥美,人烟稀少,岳阳一带筑有“东麋城,西麋城”,战国时期的《墨子·公输》里有更加明确的记载:“荆(楚国)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这种盛况从战国持续到唐代以后。但随着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掠夺,加上大肆捕杀,在距今约120-140年前,包括洞庭湖麋鹿在内的中国野生麋鹿最终绝迹——“绝迹的地点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洞庭湖近六千平方公里的湿地上,麋鹿的奔跑声、呦鸣声无迹可寻。

 

而远在英国伦敦以北20公里的乌邦寺(WoburnAbbey)公爵庄园里,放养着贝福特公爵从欧洲各地高价搜购来的18头麋鹿,这成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年世界仅存的麋鹿数量。

 

 

1985年,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麋鹿在百年之后重回故土。目前,国内已有北京、江苏大丰、湖北石首、河南原阳4处麋鹿繁育基地,麋鹿总数量增至4000多头。但均处于半散放或圈养状态。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部分麋鹿渡过长江到达洞庭湖,从此一直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芦苇沼泽地繁衍生息,目前生息种群已在100头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没有人工干预的野生麋鹿种群。

 

“那是洪水带来的意外惊喜,说明洞庭湖仍然适合麋鹿栖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项目办公室主任蒋勇表示,对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便是将其放回自然,让它们成为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对于个体而言,它们在洞庭湖的每一步仍具有冒险性,但放在保护濒危物种的大方向来讲,它们的每一步都具有科学探索的价值。”

 

蒋勇心中有担心、有期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