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家里的上网密码是多少?”昨天,家住汉口的徐女士在上班途中,接到老爸的电话。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家里的电子设备早就设置了自动连接,在家上网也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
“隔壁阿姨的儿子从北京回家过年,家里没有安装宽带,要在家办点公事不方便。”听说邻居要“蹭网”,徐女士让老爸装作不知情,不要把网借出去。但在老爸看来,邻居之间互相帮个忙没什么。老人再三要求,徐女士只好快速地把密码念了一遍。由于地铁里手机信号较弱,老爸半天没记住,提议等女儿下班回家后,再帮邻居连上wifi。
谁知还没等到徐女士回家,在上班期间,她接到邻居儿子打来的电话。徐女士借口家里的网速很慢,经常会掉线。没想到对方回应称,自己只浏览网页、查看电子邮件,不会太占网速。为了不影响两家人的邻里关系,徐女士只好交出密码。
徐女士曾经在外地工作,每年过年或者休假才回来。以前,父母还不会用电脑,家里也没有开通网络。有时候在家里要查看邮件或者开视频会议,徐女士会选择去网吧“开工”。
“不想密码随便外借,主要担心存在安全隐私的问题。”徐女士说,如今,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设置密码,为了方便省事,很多密码都一样。“听说在同一个局域网,如果网络支付登陆密码,付款的信息有可能被盗取。”徐女士害怕有隐患,不想冒险。她又考虑到过年家里上网的人多,共用一个wifi会影响网速,“到时候自己上网没网速,心里就会烦。”
针对徐女士担心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武汉晚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专家汤学明。汤教授指出,从理论上讲,同处于一个无线局域网,如果网络线路没有加密,对方可以通过网络窃取的方式截获信息,个人隐私确实存在风险。他还提到,很多人使用的便携式“wifi热点”,其加密要求跟固定宽带一样。平常使用中,一般不提倡与陌生人共用网络密码,至于像徐女士这样遇到邻居要求“蹭网”的事情,汤教授说,这就得看关系亲疏,由当事人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