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件砚滴藏品现身武汉园博园
2018-01-21 09:57:20
来源:长江日报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园博园看到,博物馆小镇3楼原圣旨展厅重新布展迎客,260件惟妙惟肖的砚滴藏品,让游客感受到“文房之最”的雅趣。
砚滴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陌生。古人写字,不像今人这样提笔就来,他们颇要费一番功夫,其中研墨是最不能少的一道工序。古代的墨水也不是现成的,都是固体的墨加水现场研磨。研墨时,要往砚台中加水。刚开始的时候,一般使用水盂直接往砚台内加。不过,水盂盛水太多,稍不小心,水就溢出来了。后来,古人发明了砚滴——一种可以掌控水量的器物。
记者看到,展出的藏品涵盖了唐宋以来各个时期的砚滴,形态丰富,以瓷器为主,做工精巧。以蟾蜍形砚滴为例,铜蟾前额方宽,头生双角,四足蹲伏,两耳后翻,双眼突出,口部衔一个觞形饰,用以接水,创意新颖。此外,还有舟形、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甚至还有类似卡通熊等极具生活情调和谐音“升官发财”有良好寓意的作品。
此次展品均来自武汉知名画家叶先鸿。他从小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慢慢喜爱上收集砚滴。因为器型很小,砚滴往往不被人重视,流传下来的不是太多,它们古雅别致,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叶先鸿收集的砚滴已达近800件,他表示,这些藏品用于文化交流,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倡导一种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