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穿越五百年 竹溪东门老街化身“活态史书”引客来
2025-05-13 09:49:55   来源:今日湖北

当第一缕晨曦划破竹溪山峦的雾霭,五百岁的东门便在露珠里苏醒。竹溪,一个宁静秀美,清新自然,自带诗意和质朴的十堰边陲小县。它宛如一颗温润的碧玉,镶嵌于鄂西北山水间。而竹溪东门,又像一枚活着的时光琥珀,封存着五百年来的烟火人间。

图片1.png

竹溪东门老街

汉江在这里打了个结,系住半部荆楚移民史;青石板路如银线穿云,串起遗落在山野的件件往事。东门从来不是尘封的史册,而是时光织就的锦缎。明代戍卒的呐喊仍嵌在墙缝里,清代的茶香已漫过网红咖啡馆的玻璃幕墙。今日的东门已抖落尘埃,将斑驳史册与鲜活烟火合成人间新曲,在巴山汉水间,写下关于文明传承最有诗意的注脚:真正的故乡,永远站在消失与重生的交界线上。

图片2.png

竹溪东门

东门是竹溪历史的遗存,它压缩储存了五百年间古城的人文风物与历史记忆。是竹溪文明个性的一个特殊印记,也是所有竹溪游子乡愁与人文情感的依附地,更是这座城市五百年文明延续的根脉。

明成化年间夯筑的城墙,曾以每块青砖丈量过王朝的兴衰。县志里泛黄的线装书记载,崇祯八年流寇过境,东门箭楼射出的火把照亮夜空,护城河倒映着义民的血性与坚韧。清光绪年间的茶马古道在此交汇,驼铃声穿透薄雾,汉江纤夫的号子与巴山背二哥的山歌在此碰撞,酿出一声声绵长醇厚的乡音。

青石板上的裂痕蜿蜒成岁月的河,五百年的人间烟火在东门老街砖瓦间轻轻流淌。当年东门老街“铁匠铺溅起的火星能点燃黄昏,染坊晾晒的蓝印花布像云海翻涌”的盛景,仍在一代又一代竹溪老人中口口相传。岁月流年,那些风花雪月的故事,都早已淹没在东门老街的岁月长河中。

图片3.png

5月1日东门开街盛况

东门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东门的本身。面对东门老街这一片古老的遗存,竹溪的主政者和建设者们让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资本,成为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意识与历史情怀,成为一座城市继往开来的精神。

他们用历史的情怀和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了东门老街的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以一种文旅融合、拯救与创新、保护与建设并举的智慧,抖落时光的尘埃,打造出了一个能激活历史,能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高端文旅品牌。

从此,一座有五百年历史的竹溪东门,终于有了最为精彩的内核。而东门,也终于找到属于这个时代历史光芒的位置。

明清的亭台楼阁,九曲通幽的回廊,重重叠叠的馆舍店铺,清代的拴马石与民国的雕花门楣,清风明月的花木流水。东门老街时空折叠的设计,让每个转角都成为人们打开记忆的钥匙。老屋、酒肆、客栈、商行、特色美食、民俗风情,全都汇聚在这里。八方游客,远近乡党,归乡游子,摩肩接踵地涌向东门,在如梦如幻的畅游情绪中去穿越古今。

图片4.png

竹溪东门

当暮色悄然降临,青瓦飞檐饮尽最后一缕霞光,东门老街便成了浮在时光长河上的画舫。檐角铜铃摇落五百个春秋的星辰,坠入月宫池化作点点浮灯,照亮归乡人衣袖里珍藏的童年月光。真正的故乡从不曾凝固,她总在炊烟与霓虹的纠缠中蜕壳重生;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封存时光,而在于让时光在当下获得新的生命。正如汉江在此转弯,带走的只是砂砾,留下的才是金。

此刻,东门不再只是地理坐标,而是无数游子心中的精神原乡。东门也不再是一座古老的街区,而是一部活着的史书,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乡愁与希望共生。它用重生的姿态告诉世人,传承并非静止的守护,而是充满活力的延续;故乡也不是只存在于记忆的深处,而是在不断发展中绽放出新的光芒。

东门在,乡愁就在。东门老街的传奇,在岁月长河里永远流传,成为每一位竹溪人心中永恒的温馨港湾,更成为世间每一位游客眼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宝藏。(通讯员康巴汉子 摄影余登明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