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21日,适逢春分节气之后,武汉大学珞珈山麓的樱花初绽,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连接东方与西方的礼仪文化盛典在汉启幕。首届中外礼仪应用高级研修班,以“礼承千年·文明共生”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湖北、河南、湖南等省份的青年学者、礼仪从业者齐聚江城,共绘新时代礼仪传承的学术图谱。这场为期三天的学术盛会以"守礼承脉、创新致用"为主线,既重现了"杏坛讲学"的古典风韵,又展现了"一带一路"时代的国际视野,标志着中国礼仪学界在传统现代融合与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新突破。
一、学术泰斗深耕礼学四十载,铸就当代礼仪学"百科全书"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率先系统构建礼仪学学科体系的著名学者之一,武汉大学李荣建教授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治学情怀,在礼仪文化研究领域树立了多座丰碑。其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礼仪专题》已面世,李荣建教授还相继编撰、出版了《外国习俗与礼仪》《谈判艺术品评》《社交礼仪》《现代礼仪教程》等教材,主编《现代礼仪丛书》《中国优秀礼仪文化》等著作,为礼仪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卓越的教学成就荣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备受赞誉。此次研修班特别设置的"礼学源流考辨"专题,系统梳理了从周公"制礼作乐"到习近平主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礼仪文化传承脉络,展现出学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术担当。
二、弘礼承道·七阶修持启礼门新章
知名礼仪学者、河南省礼仪文化促进会会长丁一介先生以《积礼成师:礼仪师七阶修持真义》《传道济民:礼仪师复礼实践举要》为核心课程,系统构建"学礼—习礼—明礼—守礼—持礼—司礼—弘礼"的七阶修持体系。其独创的《礼门修证学》融通儒家六艺与导引之术,现场演示礼射技法中"射以观德"的传统智慧,更以"仪式疗愈""摄生坐诀"等实践案例,展现礼仪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当代生命力。丁一介先生长期躬身于中华礼仪的一线复兴事业,将"酒礼载道""礼乐教化"等传统仪轨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主持编撰《华习大语文》教材,担任多家文化企业祭祀大典司礼官,以"执德必弘,传道济民"的实践理念,展现了中华礼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当代价值。
三、课程体系创新三维格局,打造礼仪教育"中国方案"
本次研修班构建了"理论筑基—实践淬炼—国际视野"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呈现出三大突破性创新:李荣建教授礼仪弟子桂静平老师、李伟老师、龚越华老师分别开设《中外服饰礼仪》《礼仪师的精气神修炼与礼仪实践传承》《公务接待礼仪》等实务课程。桂静平老师通过服饰文化的源流,对比汉服与国外服饰的文化符号,解析服饰礼仪中的身份认同与跨文化交流技巧;李伟老师基于丹道哲学的礼仪师健康管理与礼仪实践传承,指出身心健康是行礼弘礼的根基与保障,以传统道家养生与人体工程学结合礼仪仪态,形神兼备的训练体系,创新提出"精气神"三维修练法,强调礼仪实践中“礼”为本,“仪”为表,“仪”可变,“礼”有宗;龚越华老师则通过接待案例拆解,系统梳理接待中的礼仪规范与应急处理策略,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礼仪文化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知。首创"礼仪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自觉"的三阶转化模型。
四、传统拜师礼焕发时代新辉,礼门弟子谱系再添英才
本次师资班亮点纷呈。3月22日中午,来自湖南邵阳的礼仪企业家肖少武举行了庄重的拜师仪式,正式拜入李荣建教授门下。仪式由龚越华师姐主持,桂静平师姐带领众人诵读礼门弟子规,肖少武虔诚诵读拜师帖、奉茶行拜师礼,师徒互赠信物。李荣建教授在训示中对新弟子提出殷切期望,鼓励其在传承传播优秀礼仪文化的道路上,严于律己,团结同仁,潜心钻研,积极弘礼。
五、礼乐传承开启新篇章,千年文脉焕发时代光彩
这场融学术高度、文化厚度与创新锐度于一体的礼学盛会,不仅赓续着“礼仪之邦”的文化基因,更以国际化视野搭建起文明对话的学术平台。结业典礼上,新晋高级礼仪讲师弟子诵读《礼门弟子规》,其"秉初心守正道,融中西创未来"的当代训诫,传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精神,又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信。随着李荣建教授将象征"薪火相传"的新版礼仪著作授予弟子,"礼门"学派正式确立"一脉多支"的传承体系,为中华礼仪文化的当代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3月23日下午结业典礼上,学员们结合三天所学,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演讲展示,各展风采。李荣建教授对每位学员的演讲均作出细致且中肯的点评,为学员指明方向。最后,李荣建教授进行全面总结,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在欢声笑语中,此次课程圆满结束。师生合影留念,携手踏上礼仪文化传承的崭新征程,继续为传播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贡献力量 。此次研修班将'礼'的哲学思考与现代治理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礼仪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贡献了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