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春日花田变身体育保健课堂 非遗文化引领高校康养新风
2025-03-23 13:27:28   来源:今日湖北


322日,时值春分,武汉森林公园太渔桥百亩油菜花海金黄一片、沁人心脾,迎来一批特殊访客——50余名大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将传统体育保健课堂搬进金色花田,上演了一场集健身气功、古琴、东腔调等多余项非遗技艺于一体的沉浸式教学实践。

1742707574725470.png 

上午九时,晨雾初散。花海深处,文华学院体育教师谭润芳副教授正带领学生展演健身气功八段锦,大学生们穿着统一、整齐的武术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引得游人纷纷驻足围观、参与。伴着非遗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副会长、东腔调吟诵非遗项目传承人陈思中教授的东腔调吟诵,汉服学子朱怡婷轻抚丝桐,与《咏花朝》的悠远琴歌共振共鸣。中医药经典《养心汤》的韵律化教学,更让现场游客在药香氤氲中体验宁心调息的养生智慧。

1742707581589627.png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当《诗经·芣苢》的欢快旋律随风漫卷,教学现场已自发形成传统文化游园会。投壶区竞技者凝神屏息总结投射角度,围棋盘前对弈者运筹帷幄,非遗鱼灯制作组巧手翻飞扎制玲珑灯架。

1742707587880476.png 

参加本次活动的大学生主要来自文华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来自文华学院人文学部汉语言文学的张馨月表示:“谭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选择,让我们在丰富的非遗文化中感知中国文化中的中正平和、阴阳协调,真正做到了身心放松。”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陈睿表示:“今天不仅跟着练习了八段锦,还学唱了几首琴歌,向非遗传承人请教了不少古诗词吟诵和古琴文化的问题,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见解,收获颇丰!焦云轩也表示:“听了您的吟唱,感知到真情流露,是发自肺腑地唱,身心都随之共鸣,觉得古诗词、古琴文化太有魅力了。”湖北工业大学随张新珍老师前来的两名学生表示,她们在工科类的院校,很少有这样好玩的文化氛围。几位华科、武大、湖北工业大学的学子现场体验后,添加了陈思中教授的微信,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去他的传承点请教、学习。

 1742707599393400.png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华学院)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武汉大学)联合举办。据非遗中心常务副主任肖金云副教授介绍,两个基地已合作多年,在经典诵读、经典的可试听化融合展演及宣传推广层面有过多次合作,今年又开展了中华语言文化经典阐释与传承推广研究项目的深度合作。陈思中教授向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主任萧红教授详细讲述、展示了东腔调吟诵,获得了萧红教授的认可,并提出希望今后有机会邀请他开设讲座。

 1742707615747766.png 

作为本次活动的总策划谭润芳副教授介绍,大学体育保健课是专门针对身体有特殊状况的大学生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近几年来她深入地研究将多元化的非遗项目融入大学体育保健课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开创了文化疗愈+体质增强的双轨教学模式。我们正筹备成立民族传统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研究院,未来将系统开发非遗康养课程体系。谭老师透露,该校拟于年内申报体育康养新专业,构建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管理的学术桥梁。

1742707627727266.png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员雷斌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这种将二十四节气时序养生理念与非遗技艺深度耦合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哲学,又创新了高校体医融合实践路径。他特别赞赏课程中动静相宜的模块设置:八段锦的导引吐纳涵养正气,琴歌吟诵调理情志,真正实现了《黄帝内经》形神共养的健康理念。

 

(撰写:肖金云  图片拍摄:黄非、陈露)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