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15晚会”曝光问题给我们的警示
在迫切需要提振消费拉动经济的当下,督促企业合规经营,保证让百姓安心放心舒心消费,显然已成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心声和共同愿望。从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市场乱象看,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与治理,关切民生、助力发展,已经是众望所归、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在2025年以“共筑满意消费”为主题的“3.15晚会”上,曝光了42家公司“翻新卫生巾”、“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家电维修的收费玄机”、“增重的虾仁”、“电子签里的隐身放贷人”、“偷信息的获客‘黑洞’”、“谁在操纵骚扰电话?”、“手机抽奖新套路”、“疯狂的“瘦身”线缆等,涉及到食品安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数据泄露、服务陷阱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
被曝光的这些生产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的行径,可谓违法违规“违规胆大包天,骗术不断升级”,可谓触目惊心,令人不敢相信!究其本质,就是“不守底线,敢踩红线”、“不守法,不守信,不守规矩”的典型“不合规”案例!
这些生产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危害了消费者安全、侵犯了消费者权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污染了社会空气,败坏了社会伦理,破坏了市场秩序,还造成国家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巨大浪费,与全国上下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提振市场消费、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环境大氛围极不协调,是极其有害的,也是必须予以严惩的!
让违法者逍遥法外,就是对守法者最大的不公平!让违法违规的企业“我行我素”,就是对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和投资环境的极大损伤!
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与治理,是国家政策、时代潮流、民心所向,也是企业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企业“守法守信守规矩,善营善管善创新”的发展路径。
任何企业都没有理由拒绝依法履行合规义务和责任的权利,那种把合规视作“可做可不做”的想法和做法,都是缺乏法律敬畏和道德自律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
一个连“自身合格”都不想去做或者做不到的企业,不是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好企业。
让资源和要素向合规企业汇集,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让无良企业在遭到唾弃中自然淘汰,正是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给好企业腾出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
合规关系你我他,合规不是小事情。
对于那些“违规胆大包天,骗术不断升级”的“不合规”的企业和行为,仅仅靠记者发现、媒体曝光、公众投诉是不够,还需要监管机关主动去发现、去曝光、去监管,并协调各有关方面去综合治理。监管机关仅仅是靠法制宣传和教育也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霹雳手段,用“执法的铁拳”去打破“违法的侥幸”,让违法者付出“违法的代价”,才能让更多的企业享有“守法的好处”,也就才能保证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和机会公平!
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与治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市场的治理现代化。要切实解决诸如“3.15晚会”曝光的“不合规”问题,需要源头抓起、标本兼治、科学治理。不仅要求经营者加强合规自律,而且要求监管者加强合规监管。
在加强企业合规监管方面,不仅需要监管机关更加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而且需要监管机关更多采用先进的方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加强大数据监测预警和分析预判,做到提前预知、及时介入、先行告诫,对于屡教不改的立即重拳出击,决不能让违法违规者在损害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机会的情形下获取不当利益进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和影响蔓延、扩散和扩大,切实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一儆百,高效治理”。
我们期待并坚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企业合规建设与治理,诸如“3.15晚会”曝光的“不合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少,“共筑满意消费”的愿望一定额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