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温海明受邀前往湖北明邦国学研究院,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与易道哲学的当代启示”的新书分享会及学术讲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数十位国学爱好者、高校师生和文化界人士参与,座无虚席。明邦国学研究院唐梦华院长在活动中为温海明教授颁发了荣誉证书及聘书。
新书解读:从丹道指南到哲学重构
温海明教授以“内丹修炼”为切入点,深入解读了其新作《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他指出,《周易参同契》作为被称为“万古丹经丸”的经典,虽常被视为道教内外丹修炼的指南,但其蕴含着更深层的价值,即通过“参同《周易》、黄老、炉火”构建起“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型。
这部著作以“意本论”为核心,对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进行了系统性哲学重构。温教授强调,“意”是贯通丹道修炼与哲学思辨的关键,既关乎内丹的“心意调摄”,也隐喻外丹的“物质转化之理” 。他还表示,传统研究多关注《参同契》的术数或化学史价值,而新书则致力于挖掘其哲学内涵。比如“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这不仅是炼丹术语,更是对宇宙生成与人心修持的深刻形上譬喻,“意”的动态流转是连接天人之道的枢纽。
读者互动:探讨内丹与生命科学关联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内丹是否真实存在”“普通人能否练成内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温教授幽默回应:“修炼不必拘泥形式,通勤时专注一呼一吸,便是‘结丹’的种子。”有读者不禁感慨:“原来‘炼精化气’可以理解为能量守恒定律的人格化表达!”大家踊跃排队签名,合影留念,直叹“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活动意义:为传统文化研究开拓新维度
本次分享会是湖北明邦国学研究院“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系列讲座之一。唐梦华院长在总结时评价,温教授将《参同契》从“神秘丹书”转变为“哲学与科学对话的桥梁”,为传统文化研究开拓了新的维度。据悉,《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首次把丹道“进阳火”“退阴符”等术语转化为可验证的哲学模型,被学界称为“丹道研究的现象学转向”,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学者风采:融通中西,推动经典传承发展
温海明教授在当代哲学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他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后获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6年取得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哲学博士学位。
如今,温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易学研究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编以及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等重要学术职务,且为泰山学者。
温教授的研究横跨中西哲学,以“意本论”重构传统经典:在易学哲学方面,他提出“周易意本论”,打破传统象数派与义理派的界限,推动易学哲学现代化;
在中西比较领域,以现象学、分析哲学为参照,探索儒道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对话,阐释中国哲学“感通”“体知”等特质;在儒家伦理方面,深耕宋明理学,探索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及人工智能、生态伦理等前沿领域的实践路径。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温教授主持“《周易》与儒家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推动经典融入当代哲学话语体系。在国际舞台上,他多次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论坛,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为中西哲学对话搭建起桥梁。
媒体联络
湖北明邦国学研究院
联系人:晨阳 18502747928(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