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2025-02-10 08:38:30   来源:今日湖北

我的外公周光坦,1900 12 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1927 年参加黄麻起义,时任工会纠察队小队长。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 任黄安县总工会组织委员。1930 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八团政委, 后调任红十一师政治部主任,1932 年随红四方面军反“围剿”突围,西 征入川。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周光坦调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后 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委。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 总卫生部政委。红军长征抵达保安县(今志丹县)后进入红大学习。抗日 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军法处处长、一二九师卫生部政委、第 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 任、主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民政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 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南分署副检察长(主持工作)、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 长、湖北省政协常委等职。1966 年在武汉逝世。 2012 年笔者整理外公遗照时,发现数张他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 等革命时期的照片。经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 间周光坦从事我军卫生工作的经历。 * 宫步坦,周光坦之外孙,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北经济学院 产业教授。 91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委 1932 12 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后,根据形势发展和战事 需要,决定以红十师医院为基础,再从红十一师医院、红七十三师医院各 调一部分医务人员,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红四方面军总医 院)。总医院随战事多次在通江县内辗转迁徙,1934 2 月,总医院转移 至沙溪的王坪,直至方面军撤离通江。 1933 年,周光坦调任中共川陕省委书记,与时任川陕省委组织部部 长傅钟、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等同志共事。a 根据刘瑞龙在《川陕 革命根据地的若干历史情况》中对川陕省委工作的回忆,为了支援革命战 争和发展生产,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内修筑道路、桥梁、疏浚河床,改善交 通条件,建设工农银行,发行统一的苏维埃货币,实行对工农的低利和无 息贷款,扶助合作社的发展;开垦荒地,饲养牲畜,培植森林,发展手工 业,经营耳山、盐井、铁厂、锅厂、纸厂、布厂、缝衣工厂,合理征收公 粮,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发展苏区经济。 之后,周光坦由川陕省委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后兼任总医院 政委。总医院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编制相当于正军级。由于川陕苏区处 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难以建立完整的医卫体系和稳定的医疗机构,因 此,总医院既要领导方面军的医疗卫生工作,又要兼管全军医疗机构的行 政事务,是一个集医、政、军于一体的机构。b 总医院院长领导全面工作。 总医院管理委员会是红四方面军医务系统的最高行政机构,由 7 人组成。 a 四川博物院主编:《西行壮歌——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1 6 月版,第 7576 页。 b 李瑞明、赵德荣:《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川陕时期·下》,解放军出版社 1993 4 月版,第 525 页。 92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委员会主席是周光坦,秘书长是汪荣先,其余委员为张琴秋、苏井观、周 吉安、丁世芳、陈银山;常务委员为周光坦、张琴秋、周吉安。a 总医院设政治部、医务部、总务处三大部门,下辖七个分医院及各军 医院、师医院、团卫生所。三大部门各下设若干科、股、室、校等。医务 部主要负责军队的医疗业务工作,指导下辖医院的业务工作,普及医药卫 生知识,培养医护人员。其下设的医护人员培训学校(俗称“红色卫生学 校”),学员最多时达 400 多人,一边学习一边看护照顾伤员。总务处负责 总医院的一切后勤工作以及各分医院、各军医院的医药器械保障等。张琴 秋时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周吉安任医务部主任,丁世芳任中医部主任, 苏井观任卫生学校校长。b 根据多位曾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工作过的老红军回忆,周光坦特别尊 重随军医生(当时被称作“医官”)。c 周光坦在参加革命之前是篾匠,从 未受过正规教育,入伍后一点一滴学文化,对知识分子一直很尊重。周光 坦一生中受过两次重伤,有一次是早年在战场上被敌军子弹射穿后脑,因 救治及时才捡回一条命,他深知军队医务工作的重要性。在王坪总医院工 作时,周光坦一直坚持把条件相对好的住房安排给经常做外科手术的医官 们居住,并为医官们单独开灶,保证就餐营养。 总医院医务部下设中医部、西医部等部门,采用中医、西医两法治 疗,尽最大可能救治伤病员。西医部需要大量的西药和医疗器械,但当时 西医西药在中国应用历史不久,药品及医疗器械基本依赖进口,总医院地 处偏僻且经济落后,敌人又严密封锁,所需药品只能靠前方缴获或由白区 a 中共通江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修:《通江苏维埃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 10 月版,第 438439 页。 b 参见《红四方面军主要卫生干部姓名表(19291937)》,载后勤历史资料研究室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勤历史资料汇编·卫生工作类(合编)·第五册·红四方面军部分 (19281937)》,1965 6 月,第 5456 页。 c 周冶陶、周汉生:《回忆周光坦资料汇编·川陕时期》,2012 年。 93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94 地下党冒生命危险采购少许。药品 奇缺成为医疗工作的最大障碍,周 光坦多次召开总医院工作会议,强 调医疗技术建设和自制医疗用品。 中医部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发挥随军 老中医和本地老中医之力,组建采 药队收集中草药并办厂制药,以中 医治疗方法弥补西药数量之不足。 同时,还举办中医研究班,组织 中医 20 余人,边工作边组织学习, 集体讲课,共同提高,逐步扩大红 军中的中医队伍。a 总医院以医治战伤为主,不招 收病号,只接收彩号 b,并按军队编 制,将伤号按伤势轻重和职务高低 编为不同的彩号连(伤兵连),分 别是:轻伤连、重伤连、干部连、 特别连、休养连。其中特别连是生 命垂危的彩号,在医疗、护理、伙 食方面特别优待,休养连则主要接收负伤致残者和伤愈后需休养者。总医 院收治的伤病员数量庞大,通常在 20004000 人之间,战争激烈时每天 收治伤员在二三百人之间,当时彩号编了 3 个团,每团 1000 多人。总医 院其他部门也都按军队编制,例如看护营约 350 人,下设 1 个男看护连和 a 王发渭、陈利平、呼健、张岗:《中医药在红军时期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 10 月第 9 卷第 10 期。 b 彩号,专指作战中受伤的人员。 2013 年 10 月,时年 97 岁的红军女战 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郑位三的夫人蒲云,辗转联系到 周光坦家属,说她在整理郑位三同志遗物 时发现一张红军时期周光坦同志手扶自行车 的留影。2017 年 10 月 17 日,本文作者陪 同母亲周冶陶到蒲老家中探望,获赠了这张 珍贵照片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2 个女看护连,担架队编制 1 个营,运输队编制 1 个营等。总医院对彩号 悉心治疗照顾,帮助彩号尽早回归战斗部队,保卫川陕红色根据地。据当 时在总医院工作的通江县老红军贺申回忆,周光坦院长如果发现医生护士 对彩号态度不好,会批评和教育医护人员,要求最大程度体谅彩号;另一 方面,如果出现彩号动手打医护人员的现象,周光坦会带着马鞭到病房查 房,很严肃地提出警告,有次他说:“×参谋长,你骂人打人有没有这回 事?如果你再动手打护士,下次我带警卫员打你鞭子。”a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在医疗护理战场上以原始的医药条件进行了艰苦卓 绝的战斗,帮助一批又一批光荣负伤的红军战士重新走向前线,壮大了红 军有生力量。b 另一方面,总医院在王坪期间,就近安葬因伤势过重或缺 医少药、伤势恶化而牺牲的红军烈士达数千人。为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 总医院的干部、医护人员、部分轻伤病员响应号召,一起参加劳动,在王 坪总医院旁边修建了“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纪念碑。这应该是红军 时期为红军烈士集体修建的最大规模的纪念墓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位于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 2009 11 5 日,在四川省巴中市城郊山麓上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中,周光坦的雕像落成,以纪念周光坦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的突出贡 献。周光坦石像高 4.8 米,与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陈昌浩等其他 10 位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的石像,一起矗立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中心区—— 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内;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伟大红军精神,永远 镌刻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a 周冶陶、周汉生:《回忆周光坦资料汇编·川陕时期》,2012 年。 b 贾兴仁:《回忆王坪总医院》,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网”。 95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长征会师后任红军总卫生部政委 1935 3 28 日,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西进,于 4 月底完全撤离 川陕革命根据地,向川西长征。是年 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 功胜利会师,不久接到命令,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医院(红四方面 军总医院)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红一方面军总卫生部)合 并为红军总卫生部,a 并由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时任部长贺诚担任红军总卫 生部部长,由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时任院长兼政委周光坦担任红军总卫生 部政委。b 1935 6 月,红军后勤组织机构只设总供给部和总卫生部;是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时,同时成立了中央军委 后方办事处,周恩来兼任后方办事处主任,统一负责后方的军事、政治和 后勤工作,当时的后勤保障部门有总供给部、总兵站部、总卫生部;直到 1936 12 月,军委后方办事处才改称后方勤务部。c 会师后的红军总卫生部,由贺诚任部长,周光坦任政委,苏井观任医政 局长,陈志芳任保健局长,侯友成任医政科长,王友德任材料科长,丁世芳 任中医科科长。d 1935 8 月初,中革军委在毛儿盖拟定《夏洮战役计划》, 部署红一、红四方面军主力混合编队,分兵继续长征,e 红军总卫生部始终 a 于杰:《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部——中央军委的沿袭变革》,《军事史林》2004 年第 5 期;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编写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版,第 530 页。 b 《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后勤历史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2004 年,第 244247 页;《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后勤大事记·中国革命战争时期》,2004 年,第 121122 页。 c 明金、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军事历史》1991 年第 4 期。 d 参见《红四方面军主要卫生干部姓名表(19291937)》,载后勤历史资料研究室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勤历史资料汇编·卫生工作类(合编)·第五册·红四方面军部分 (19281937)》,1965 6 月,第 5456 页。 e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 出版社 1991 8 月版,第 330 页。 96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跟随红军总部在左路军。a 根据长征需要,红军总卫生部在行军前进行突击 治疗,尽量使大部分伤员归队,然后把不能出院的伤病员编为休养队,由医 务人员陪护,随军行动;同时,总卫生部精减人员并减少分院数量,将大量 医护人员分散到各作战部队,从医务角度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应战能力。b 长征开始后,根据地的医疗环境变成了流动的战争环境,笨重的医疗 设备和用品被迫扔掉,频繁的战斗导致药品的大量消耗及一部分医护人员伤 亡,而医护人员很难在长征路途中补充,导致医护人员与医疗设备、医药用 品都更加紧缺。总卫生部在行军中根据环境变化,还不断抽调人员充实到前 方部队,以增强前线部队对伤病员的急救能力,适应战时野外医疗工作。长 征路上,总卫生部的医务工作者们紧密团结,克服重重困难,沿路全力采集、 收购中草药,自制医疗用品,努力救死扶伤。据当时在红军总卫生部工作的 侯友成回忆,那时是长征过草地最艰苦的时候,又是红一、四方面军路线斗 争最激烈的时候,周光坦在总卫生部任政委,在把红一、四方面军医务人员 团结起来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周、贺二人要不捏在一起就不好办了。c 1936 10 月,红军总卫生部随左路军走出草地。在实现红一、红二、 红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贺诚赴延安,周光坦则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 学(红大)学习。1937 1 月,周光坦随红大迁往延安,继续在红大更名 后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学习。 毛泽东认为:“充实红军的给养与供给,组织联络前线与后方的军事 a 筚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卫生医疗建设》,《党史纵横》1996 年第 12 期。 b 参见朱德:《总司令部关于后方医院工作的指示》(1936 3 9 日),载后勤历史资 料研究室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勤历史资料汇编·卫生工作类(原件)·第一册·中 央军委暨红一方面军部分(19291937)》,1965 6 月,第 2022 页。该文件最后一段对贺 诚、周光坦的分工作出了明确指示。 c 侯政,又名侯友成:《关于红一、二方面军卫生工作情况(19291936)》,载后勤历 史资料研究室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后勤历史资料汇编·卫生工作类(回忆)·第二 册·中央军委暨红一方面军部分(19291937)》,1965 6 月,第 4 页;周冶陶、周汉生: 《回忆周光坦资料汇编·红军时期》,2012 年。 97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1937 年 4 月 23 日,周光坦(后排左三)在抗大学习期间与战友的合影 运输,组织军事的卫生治疗,同是对于革命战争有决定意义的事业。”a 应该说,红军的医疗卫生工作正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诚如吴之理撰 文所指出,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有贺诚、傅连暲、王斌等一大批医卫人才投 身革命,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在红军战斗部队中 逐步建立了连有卫生员、营有卫生所、团有卫生队、师军有卫生部和兵站 医院、后方医院的卫勤保障体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使大批伤病员得到 了有效救治,为红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b 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政委 1937 8 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第八路军(9 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央军委后方勤务部精 a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40 页。 b 吴之理:《忆我军卫生工作先驱们》,《人民军医》2007 年第 7 期。 98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简为卫生部、副官处、供给部,均隶属中央军委总参谋部,而前线的后 勤保障工作主要由八路军前方总部负责,下设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 1939 6 月,中央军委成立后勤部;1944 8 月,中央军委后勤部撤销 了下辖的工作机构,其保障任务转由第十八集团军统一负责;到 1945 11 月,中央军委后勤部改称总后勤部。a 抗日战争期间,周光坦大部分时间都在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 师卫生部工作。1937 8 月,周光坦从抗大二期结业,后调任一二九师军 法处处长,1938 3 月调任一二九师卫生部政治委员。钱信忠时任一二九 师军医处处长(卫生部部长),周光坦开始了与钱信忠的长期合作。 一二九师卫生部机构有政治处、医政科、手术队,最初只有 1 个野战 医疗所,仅 5 个团有卫生队。在周光坦调任卫生部前,卫生部一个管理排 长刚刚因贪污 600 多元被移送军法处,卫生部面临医务人才少、工作人员 少、药品缺乏等困难。周光坦刚到卫生部不久,即发生侵华日军华北方面 军的“九路围攻”,野战医院伤病号大幅增加,卫生部医务人员奇缺。为 成立新的野战医疗所,周光坦向时任政治部主任彭学贵表示,希望在伤员 伤愈后能留下一些。彭学贵答复说,暂时性的轮流调换当然是可能的。周 光坦按照这个原则,暂留康复中的伤员,以满足基本医疗需要。b 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回忆,听周光坦亲口讲述过一个故事:当 时周光坦和钱信忠在一二九师卫生部搭班子,钱信忠是卫生部部长,周光 坦是政委。那时条件很艰苦,钱信忠同志对医生、卫生员说:伤员的体 质都比较弱,要想办法买维他命之类的东西。周光坦说:什么唯他是保命 啊,要想买到,第一要有钱,第二要到敌占区才能买得到,有风险;不如 买点老母鸡,杀后煨鸡汤给伤员喝,战士体质就加强了。张思卿谈到这一 a 明金、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军事历史》1991 年第 4 期。 b 参见 1943 8 月周光坦亲笔撰写的《个人经历》,存于中组部编制的周光坦档案。 99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1938 年 8 月 1 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第一届医生训练队毕业纪念(二排左四为周光坦) 段时感慨道:“周老没文化,但他这个人特别实事求是。”a 1938 年开始,一二九师卫生部多次举办培养战地医生的训练队。 1938 8 月前,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马厩举办了第一届医生训练 队。1939 5 月,举办了第二期医生训练队,教职员为卫生部部长钱信 忠、副部长朱琏、政治委员周光坦、副主任肖德明、医务科长詹少联、组 织股长马琮璜、教育股长×思林等。b 1940 10 月,周光坦进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 12 月, 八路军总部野战卫生部与一二九师卫生部合并,仍称野战卫生部,钱信忠任 部长。1942 4 月,周光坦回到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再次担任政治委 a 周冶陶、周汉生:《回忆周光坦资料汇编·南下中南检察院》,2012 年。二十世纪五六十 年代,张思卿在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南分署、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长期在周光坦身边。 b 参见 1939 5 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第二期医生训练队《教职员一览表》。 100原红军总卫生部政委周光坦的军队卫生工作经历 101 1949 年 3 月 16 日,太行军区卫生部党员代表大会留影(前排右二为周光坦) 1947 年 9 月 18 日,邓小平等任命 周光坦为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命令 1941 年 4 月印制的《住党校干部名册》载有周光坦职务为 “师卫生部政委”文史资料选辑第 179 辑 102 员,直到 1945 2 月接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的命令后调离野战卫生部。 解放战争期间,周光坦一直在太行军区政治部工作,开始时担任政治 部副主任。1947 9 18 日,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 员薄一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政治部副主任王新亭、宋任 穷共同签发命令(政干字第 85 号),任命“周光坦同志为太行军区政治部 主任”。1949 3 月,周光坦代表太行军区政治部,出席了太行军区卫生 部党员代表大会。 之后不久,周光坦南下武 汉。1950 4 11 日、1952 8 7 日、1953 9 18 日, 毛泽东主席先后签发了三份《中 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任命 周光坦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南 分署副检察长、中南军政委员会 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 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周 光坦从此一直在地方工作。 2018 年 3 月修订 (湖北省政协 供稿) 1952 年 8 月 7 日,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中央 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