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吟唱千年文脉 品味诗韵流长 ——《诗经》音乐舞台剧“天降厚福”在汉出演
2024-12-23 20:16:13   来源:今日湖北

本网武汉12月23日电(方政军)12月22日下午,为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由湖北广电国旅艺术联盟主办的《诗经》音乐舞台剧——“天降厚福”在武汉市江汉区文化馆青鸟剧场拉开帷幕。剧情以周王朝第11代君王周宣王宴请文武大臣的故事为主线,《诗经》采集官尹吉甫用16首歌谣,通过“诗经+吟唱”的创新传承模式,分别展示宣王时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主题。 

1734956065658016.png

本次舞台剧以生活气息浓郁的国风题材为主,雅乐为辅。16首诗词作品涉及周王朝时期“镐京宗周召南地区作品1首、洛邑成周周南地区作品6首、诸侯国和方国的作品8首、宫廷雅乐2首。作品用绚丽多彩的画面,以简朴生动的语言、以朴素鲜活的生活画面,反映劳动人民真实丰富的生活,表达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在形象塑造上,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特色的“国风”,通过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其鲜明的性格特征。随着情感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唱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

1734956081832568.png

据古诗文诵读研究者尹礼锦介绍,这次为大家演绎的16首作品可谓是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作品里恰当地使用了双声、叠韵,增加了艺术魅力。演员们在演出时将通过有声语言对这些创作技巧进行演绎,加上故事的穿插,让每首经典诗作嵌在了受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本次为16首作品设计风格迥异的唱腔,除了来自作品的意境与作品的价值主张外,更多的借助了汉字的“依字行腔、依意行调”来创作乐曲,通过演员“音声相和”的吟唱方式,让间隔2000多年的周朝时期的流行歌曲,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重现往日风采。凡是会读汉字的人都能根据汉字的音韵特点来浅吟低唱,做到了守乡音传承母语思维,寻根脉树立文化自信。

1734956101959917.png

此间文艺评论人士认为,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吟唱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了无数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身为炎黄子孙,应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日常生活中有诗词陪伴,能让生活增加厚度,减少喧嚣浮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必须积淀诗词歌赋,用作品的意蕴来塑造自己的灵魂。今天,我们用诗词歌赋来传播中华文化,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脉,才能让中华民族独特的意蕴绵延不绝。诗祖,一般指中国古诗的创始人尹吉甫、屈原和荀况。尹吉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人,尹吉甫(公元前852—775),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即兮伯吉父,尹是官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作者(入册6篇)、编纂者,比屈原的《楚辞》整整早600年。被尊称为中华诗祖。而尹吉甫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武术家、教育家,也是200万尹姓族人、60万吉姓族人共同的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内史,周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人,尹吉甫晚年被流放至房陵(今房县),死后葬于今房县青峰山,至今,房县吟唱诗经民歌、尹吉甫和诗经故事广为流传。房县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遗存:如主要祭祀尹吉甫的宝堂寺等。通过此次《诗经》音乐舞台剧的上演,期待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脉,让民族意蕴绵延不绝,让古老的诗韵在新时代继续流淌。

1734956127561251.png

湖北省委宣传部邓世清处长点评说,先生为我们带来了视角上的盛宴,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思想的讲话,就是要对中华文化的源头、传统去传承,诗经共有311篇,它让我们去感动,体会更加深刻,它让每一个文化人更加发光、发电、更加自信,走近它、感悟它。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认为,湖北是诗歌的发源地,诗的创作源远流长。《天降厚福》的编剧、导演、演员都别开生面。中华民族有诗词的思维、诗的浪潮,中央台播放唐诗宋词,但播送诗经的还没有,《诗经》让我们执着之热爱、踔厉之追求。

中华新儒商文化创始人、万守杰博士畅谈了新时代为什么学习诗经。他从诗经的《风》、《雅》、《颂》谈起,表达了诗歌“兴、观、群、怨”的四大功能,他说,先生创作《天降厚福》音乐剧,以诗为歌,礼在其中,乐在其里,诗、礼、乐三者有机统一。融会贯通,给江城人民奉献出一台推陈出新的文化盛宴。我建议由此发起并创建我国第一个“唱诗团”,古为今用,与时同行、守正创新,走进大众、走进企业,走进生活,为成人礼、为婚姻、为企业、为产品、为中国而唱。

 

 编辑 春力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