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云琳 盛彬)7月3日上午,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点”“识”成金——2024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破解当前奶业发展难题,深入研究奶业全产业链发展策略,提升奶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中国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亚清。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奶业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奶业协会负责人、D20企业及观察员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代表。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刘亚清秘书长和毕美家名誉副主任主持。
强化战略引领
以战略眼光擘画发展蓝图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作了题为《行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中国奶业》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一是我国奶业取得突出成就。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达到世界奶业发达国家水平,奶源自给率恢复到安全水平,乳品加工企业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二是我国奶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我国乳品虽消费市场疲弱,但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42.4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未来奶业发展潜力巨大。
他提出,面对我国奶业的严峻挑战,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促进乳品消费升级。二要优化乳品结构,推动产业供需有效匹配。三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四要维护供应链稳定,保障产业链安全。五要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奶业自立自强。六要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作了题为《为实现国民营养健康饮奶水平达标而共同奋斗》的主旨报告。他提出倡议,奶业同仁要为尽早实现国民每天饮奶300克的营养健康达标水平而共同奋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作了题为《乳品营养与健康》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发展乳品产业,要以科技创新和智能化为核心,在原料端挖掘新型活性成分、工艺端突破分离纯化与活性保持技术、装备端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产品端的功效评价与临床数据,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精准干预策略;结合产业现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制定“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标准”的目标。
夯实战略研究
以创新意识点燃发展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介绍了《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4)》的要点内容,并同大家一起见证报告发布。
《中国奶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研究报告》,阐述了中国奶业创新发展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丰富的创新举措,以及在繁殖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控、智能化装备、产品结构、产品工艺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针对行业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奶业数智化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奶业应抓住数智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乳品结构优化调研报告》,积极探索我国乳制品结构优化的策略与路径,提出强化乳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打造特色乳制品奶源基地、加强乳制品科普宣传引导等建议举措。
发布专题报告
以专业视角破解发展难题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在《我国乳品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对策》专题报告中强调,创新推动奶业全产业链高效优质协调发展,一是以民族为根本的奶业初心不能变,要思考为什么一个民族需要奶业;二是要建立以健康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我国慢性病人口占比较高,要思考奶在人民健康中发挥什么作用;三是要建立以利益联结为导向的创新机制,要把消费者与人类健康包含在产业链之中,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他表示,构建新型的“种植—养殖—加工—消费—健康”一体化利益联结共同体为核心,把消费与健康纳入奶业链,大力实施优质乳工程,持续推进节本增效优质扩消费行动。截至2023年,共发布优质乳标准66项,形成“优质原奶—绿色工艺—品质评价”优质乳工程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中国奶牛养殖业走出困境的思考与举措》专题报告中建议,一是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二是推动奶牛场与乳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资金周转紧张奶牛场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化解奶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包括修订常温奶标准推动使用生鲜乳,放宽奶牛场自主加工销售乳制品的政策限制。五是明确新建大型奶牛养殖场配套饲草料地相关标准,提高种养结合比例。最后是在技术方面,加大淘汰低质奶牛,通过种养结合、均衡营养等技术措施,将公斤奶饲料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
畅谈变革之道
以破局思维探索发展路径
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和新要求,谋远思变,破局前行,用创新力跑赢时代。研讨会上,加工端和养殖端优秀企业,分别畅谈了面对当下困境,奶业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升级;奶牛养殖环节如何以“增效”跨越产业周期。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中国奶业人应实现四链融合,全面构建高效协同、互融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一是聚“新”势,优化产业链。二是蓄“新”力,激活创新链。三是赋“新”能,贯通数据链。四是筑“新”基,建强人才链。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进行研发创新,要加快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提倡开放共享,实现合作共赢。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黎明表示,要坚守恒心恒业之路,以恒心办恒业,成就基业长青。要有坚守品质第一之路,品质是企业安身之本,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定力。要坚持创新发展之路,推动行业向更“鲜活”的未来发展。君乐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表示,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打造全产业链布局,将前沿科学技术与乳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筑牢奶业发展根基,持续创造出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
优然牧业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袁军指出,公司科技赋能全面强化专业技术增值,持续深化精益管理,升级现场标准与流程、全面提升价值流,打造训练有素的团队与追求卓越的文化, 过去一个阶段的运营效率与效益都有较好提升。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指出,要坚定成本领先策略,激活降本增效新引擎;要坚持技术创新数智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要坚守优质绿色可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指出,要适当控制牛群规模,降低生产每公斤牛奶的现金成本,保障牧场现金流资产投入,推动牛群更健康、遗传品质更高。要与上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嘉立荷牧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宝梁指出,公司以“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度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为工作主线,通过区域布局战略调整,科技创新种业协同,运营管理质效双增,降本开源两头齐进等措施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首农畜牧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乔绿指出,实现降本增效,就要降低公斤奶成本,包括降低饲料成本和降低兽药成本。还要降低日常管理成本,包含团队解决问题的速度、团队执行方案的到位程度、奶牛日常的应激程度等。
强化联农带农
以民本情怀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亚清宣读了《2024中国奶业联农带农重要成果》。经统计,我国奶业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休闲牧场带动、互联网+数智化带动、生态循环带动式以及区域特色带动等六大联农带农模式,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及飞鹤等39家奶业企业,开展了68项重点联农带农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3亿,覆盖人数43万,技能培训101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24万人,农民年人均增收2.34万元,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联农带农优秀代表一致表示要深化联农带农富农,聚焦科技赋能、智数战略、产业链共融,推动奶业繁荣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农民致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同期,十家企业代表登台,进行了“乡村振兴我助力 联农带农再出发”启动仪式,携手打造联农带农新格局,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安徽伊尔牧业董事长俞永萍,济源伟恒牛业总经理鲁志民,南方乳业董事长黄德泽,澳优集团党委书记、澳优(中国)执行总裁魏燕青,卫岗乳业总裁蒋临正,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得益乳业董事长王培亮,宜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牟善波,建宁上黎牧业总经理陈宏鑫,内蒙金石牧业董事长王亮。(上图从左往右)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面向未来,中国奶业同仁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天地,为实现中国奶业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蔡亮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