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走明朝盐茶古道,观今日愚公村
2023-08-21 22:31:41   来源:今日湖北

1692628233521512.jpg

本网讯(郑秉顺)盛夏八月,虽已立秋,秋老虎的火热难当,难耐骄阳似火,奔向海拔1200米的建始县高坪镇花硒谷度假村,这里,的确是凉快,早晚不会出汗,中午在大太阳直接照射下,只要是阴凉处有微风吹来也不太热。

1692628242778142.png 

时光,一寸寸的在眼前滑落,看太阳朝起暮落,赏花开花谢,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渐行渐远,心中装着美好,趁着天气凉爽,沿着花硒谷度假村向东,走进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店子坪村。它位于建始县龙坪西边缘,与高坪镇青里坝村毗邻,据说,多年来深涧河谷犹如一道天堑,阻断了店子坪村村民下山的路,也阻挡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

说起店子坪,就不得不说愚公路、愚公桥,更不得不说“在绝壁开天路,誓要天堑变通途”的当代愚公,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愚公支书王光国带领700多名村民,一锄一锄,一钎一钎地砸向绝壁顽石,以滴水穿石的不懈努力,8年后,他们终于在绝壁上打通了一条“天路”,从此,店子坪村涅槃重生,实现了从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穷的山村,到脱贫攻坚“标杆”的华丽转身。

走在愚公路上,仰望峡谷对面山峰之上,那句豪迈的标语“石头再硬也硬不过店子坪人的骨头!”激励着我,站在愚公桥上,望峡谷远山,美景如画,感受凉风习习,感慨万千。如今的店子坪村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家户户盖新房,户户都以车代步,村民们摆脱了贫困奔小康。

以前到底是什么样的路?我好奇的沿着店子坪村民,几百年来出行的一条明朝时期施宜“盐茶古道”,体验了一下,一个多小时徒步从店子坪村至青里坝村,沿着茶盐古道,我边走边想起店子坪村王光国讲过的话,这条古盐道是“救命路”却也是“夺命路”。有多少村民为了生计,走这条路不慎葬身于悬崖之下,看到一条条生命的失去,刺痛了王光国的心,王光国从内心发誓一定要打通这条“绝命路”。

从筹备修路到修路的8年时间,累计投入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000余方,用不到16万的资金,创造了180多万元的工程量奇迹。历时10年的时间,经历过多少困难和艰辛,“路”是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希望啊!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村民们万众一心朝着一个目标迈进。红色店子坪,曾因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凿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当代红色教育基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川流不息,足迹相接。该村还先后获得“灵秀湖北·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如今的店子坪村民,在王光国的带领下,正朝着第二个目标,“通向致富路”前进。

走进店子坪村,路相通、水到户、产业旺、民风淳。猕猴桃、烤烟、魔芋等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悄然兴起,网络信息4G覆盖,村民房子也改造升级了一百多户,盖起了富于土家风情的小楼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增加到8000多元,2016年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这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山村,已经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

1692628257927005.png 

我从内心敬佩王光国同志,他就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记得以前看新闻,“愚公书记”王光国走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以亲身经历向中外记者讲述交通扶贫故事,他所说的“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至今记忆犹新。为了向榜样学习致敬,我走进了王光国的家里。不巧,他不在家,去自治州开会了,我只有遗憾地在他家的门口留影作为纪念。

在我离开店子坪村时,与一名年轻的村干部交谈,问他,你怎么看如今的店子坪村?这位年轻人不假思索的回答了我三句话,第一,不忘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老话;第二,不忘记“千里之行,始与足下”这句古训;第三,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程路上,遇到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店子坪村寻访愚公路、愚公桥、古盐道、吊脚楼,相信他们也对原来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变成土家风情休闲别墅倍感兴趣,曾经的“险点”古盐道,如今变成了网红打卡地。走在店子坪村的绕村公路上,见识了“乔灌结合,花草搭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道绚烂的风景线。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