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尧治河龙门古刹钟声悠悠之五
2023-08-11 09:38:50   来源:今日湖北

1691717809863251.jpg


本网讯(作者:朱全;摄影:邹葵)藏于山中的湖北保康县马桥镇龙门寺,四周竹林环抱,寺庙三门四柱的牌坊立于山门正中央,高大巍峨,凸显寺庙的庄严,作为龙门寺的门户和标志建筑,承载着寺庙的文化内涵,引导信众和游客顺石梯进入寺庙,营造出虔诚而宁静的氛围。寺内肃穆的殿宇阁楼依山而建,钟楼后即悬崖峭壁,典雅壮观。 

 1691717850912840.png

同行者有人发问,这山门是不是就是龙门?令我辈游客无言以对。记得史书上看到,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尤其是来到佛界重地,怎么回答?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我们只能从人的一生历程开释,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向上攀登之时,同行者又有人问,这龙门寺怎么与其他的古代寺庙一样,都是建在山上?其实,古代也有很多寺庙建在城里,只不过因战火、天灾等原因,城里的寺庙被毁的比较多,山里的寺庙保存下来了,就显得山里的寺庙多了。有学者认为,佛教视天为真理,与天接近当然就与真理接近,建在高山与天接近,也不失为一种理解。不过,龙门寺所处的高山的环境确是深幽清静,有利于修行,加上佛界讲究苦修,每日艰难的爬山,或更有利于觉悟吧。

近读《湖北省志•佛教篇》,佛教于东汉之际传入湖北,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湖北佛教独特的弘法途径和模式,即鄂州译经,襄阳奠基,玉泉立宗,荆州弘扬,禅起蕲黄,为中国佛教的壮大和发展,树立了典范,千百年来随历史不断演变,逐步与荆楚文化相融。湖北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保康在历史上曾隶属荆州、襄阳、郧阳,当时佛教发展迅速,明万历年间建起龙门寺就不难理解了。从此,在尧治河这古代的交通要道供奉佛祖、祭奠祖宗、讲经布道,充分展示佛教与本土文化特色,到今天,成为国家4A景区的特色景点。

1691717909650016.png 

临到将跨入山门,同伴讲了昨晚看到的一个传说,关于为什么取名龙门寺。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龙门寺,据说原藏经楼中藏有朱元璋的题诗:“懒云不肯露楼台,百衲高人竹自栽。叶叶引风吹夜月,半窗晴色供如来”,还颇似明太祖的风格,由此龙门寺成为名寺院。清道光年间的状元李振钧,在龙门寺附近建起状元府,常游龙门寺,写下《重九同人邀游龙门寺》,“湖山一望云水宽,暂割新愁接旧欢。狂客不衫还不履,奇峰如笏更如冠。乍闻鹫岭传清梵,直上龙门到广寒。归去来兮明月路,满头菊影笑相看。”原来,这清朝状元认为龙门寺是取意“直上龙门到广寒”。话到此时,戛然而止,因为龙门古刹忽然传来悠扬的钟声,颇似唐代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意境,“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寺院的历史在苍茫的暮色中若隐若现,其实这并不重要,侧耳聆听现实的钟声,回音传得很远很远……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