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作者:朱全 摄影:邹葵、健生、朱全)8月1日夜,地处保康、房县、神农架三县(区)交汇处的尧治河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歌声、掌声、欢呼声如潮水涌来,推开503房间的窗子,只见楼下的空地上,一群青年围绕着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载歌载舞,此情此景不由得令人顿生亲近之感,于是,我们决定下去感受一下久违的篝火燃烧的激情。
篝火越烧越旺,映红了学员们青春的脸庞,学员们围着熊熊的篝火,手拉着手尽情地跳啊、唱啊!欢笑声、歌声打破了山野的寂静,悦耳动听的歌声不绝于耳,不时有疾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起,一位学员告诉我,他们单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纪念日举行团建篝火晚会,原来,篝火晚会是如此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目中,照耀着每个人的历练与成长。
他们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来到保康县尧治河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团建主题活动,实地深入了解尧治河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将高山极贫村改造为“中国山区幸福村”,燃起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活跃、青春的自信与青春的张扬,只有围着篝火跳起青春的舞蹈,才能尽情释放胸中的激昂,展示青春的亮丽。
看着熊熊燃烧的篝火,置身于这欢乐的海洋中,学员们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由得想起昨天,与李汉如、卢传才两位新闻老前辈相逢在尧治河的感慨。
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尧治河村,以前是“一道峻岭横北下、两河四湾五沟汊、六匹梁子百条洼、不是山峰就是峡”,“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四月雪,八月霜”,“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改革开放以来,尧治河人凭着愚公移山的毅力,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兴工建厂、发展旅游,现在,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几十亿,农民纯收入超过3.5万元,成为基层组织建设、新型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建设的典范。这么看来,年青一代在这里燃起篝火,用篝火赞美生命的激情,当做前进路上的明灯,探索创造美好未来的起点,去续写未来,其实,也是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索。
仰望星空浩瀚,疑似被篝火点燃,艾青的诗歌《篝火》回旋于脑际,“黄昏降落到我们的旷野,快乐的火焰就升起了——它在黝黑的树林下面,闪耀着炫眼的红光……”篝火冉冉,仿佛分享我们青春的岁月,春湿、夏躁、秋瑟、冬寂,彰显着青春如此靓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同样是拥抱青春,张扬青春,挥洒青春。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