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朱道钰)常有人调侃,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但不属调侃的事实却是:人生又的确从游戏开始,且往往终其一生:我未上学之前的童年,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游戏中度过;上小学、中学期间的10载少年时光中,消除“少年之烦恼”的基本办法,也是游戏;而且,游戏此后不断丰富我的生活直到如今;今后,我可能仍会玩耍游戏致终。
游戏思考
记录下童年游戏和此后游戏的一些信息,或许有阅读和留存价值:1、让大家看到60年前襄阳市这个“地区点”上的孩童游戏景观;2、让大家得知孩童游戏会影响一个人几乎一生。
说到儿童游戏,有太多的古今中外名人给予了它太多的正面肯定和价值赞扬。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英国的莎士比亚更直白: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德国诗人席勒甚至对其进行了更深远的诠释:“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
我个人认为,游戏对儿童主有以下四个功能:1、促进智力发育;2、增强身体发育;3、培养遵守规则;4、熏陶健全人格。
似乎社会管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教育家、社会行为学家、社会养生学家们,都几乎没有研究到游戏更广泛的社会作用力和对每个自然人的人生影响力问题。我对此研究后认为:A、游戏对成年人的诱惑力比对孩童大;B、游戏是一种软生产力(电子游戏、动漫游戏、手机游戏、游戏城、游戏厅、游戏场等即有商品经济卖点);C、游戏是成年人健身即养生、娱乐即享乐的重要手段;D、成年人游戏是柄双刃剑,在产生出有益游戏的同时,也衍生出大量有害游戏。且同一种游戏往往有度的区别:适度是益,过度成害。
游戏纪项
20世纪50年代湖北襄阳市这个“地区点”上的孩童游戏到底有多少种,我无法说清,但我个人在“红光三队”这个“居民点”上持续12年(4—16岁)所玩的游戏,似乎有130种之多(可能还有遗忘的)。应该说,那一带的当年孩童们所玩游戏种类最多者,应该是我——因为我有“老三届”背景,“中学生游戏”就有了地域广泛性和品质高端性元素。
我之所以把自己玩游戏的起点确定为4岁,是因为那时的脑袋已彻底记事了;止于16岁的原因,是我16岁时的1968年10月成为了红光大队小学的民办老师,因要为人师表,故从此与孩童游戏绝缘。游戏分为以下三类:
【一】情景游戏(59种)
1、过家家;2、撒尿和泥玩;3、赛尿高;4、扮鬼脸;5、互擤鼻涕追糊脸;6、互吐口水看谁多;7、爬树摘果子;8、摘豌豆角;9、釆榆钱;10、掰莲蓬;11、挖荸荠;12、找秧不奶;13、吃野韭菜;14、釆山枣;15、采桑葚;16、逮蛤蟆(青蛙);17、刨曲蟮(蚯蚓);18、捉蝴蝶;19、刨肉知了;20、抓树知了;21、捉蜻蜓;22、掏鸟窝;23、抓蝌蚪;24、抓鱼虾;25、钓鱼;26、钩黄鳝;27、打长虫(蛇);28、捅马蜂窝;29、脑袋对撞;30、科捶(两人拳头对撞);31、赛噪门;32、数丁丁腿;33、赛跑;34、赛打滾;35、赛翻跟头;36、摔跤赛;37、蹦高赛;38、五畜声音赛;39、狗猫叫声赛;40、比眨眼;41、背背驼;42、四手劈劈拍;43、猜中指;44、快捶手;45、手吹阿呜;46、掰手腕;47、抗膀子;48、斗鸡;49、骑马打仗(双方跪姿伏在同伴后背上相互在空中搏击);50、竖羊桩(倒立);51、跳马(一人当马他人撑其后背跳过);52、钻地洞(多人并排仰卧腾腰形成“地洞”轮流钻);53、讲古;54、猜谜语;55、讲笑话;56、说绕口令;57、对四言八句;58、快口报数;59、五问查世界(连问五次可猜准对方默设的世上人和事)。
【二】场地游戏(34种)
1、捉迷藏;2、挤暖和;3、跳房;4、跳拐拐;5、挖踏脚坑;6、打冲关;7、杀羊(老鹰捉小鸡);8、堆人垛;9、瞎子逮瘸子;10、击鼓传花;11、丢手绢;12、水面擦片儿;13、麻澡;14、打水仗;15、扎觅子赛;16、做藕叶帽;17、滾泥坑;18、抹大花脸;19、打泥巴仗;20、互嘭水;21、堆雪人;22、打雪仗;23、堰塘滑冰;24、赛掰冰块;25、爬树比赛;26、爬山比赛;27、跳沟比赛;28、放荒(放火烧荒);29、爬墙头赛;30、扔坷垃赛;31、钻桥洞赛;32、下五子飞;33、下七道方;34、下繃子棋。
【三】器具游戏(37种)
1、玩泥巴;2、玩砖头;3、玩瓦戳(碎土瓦片);4、打陀螺;5、推铁环;6、打珠子(玻璃球);7、板响炮(泥炮);8、拍麻叶炮;9、打水枪;10、掸响鞭;11、跳绳;12、耍籽;13、猜籽;14、踢毽子;15、吹呜;16、板三角板;17、荡秋千;18、放风筝;19、挂过年灯笼;20、手穿线网;21、扯飞轮;22、制谷穗不倒翁;23、制柳笛;24、叠算命夹;25、叠纸腰带;26、叠纸飞机;27、玩弹弓;28、玩皮筋手枪;29、制弓箭;30、打扑克;31、劈甘蔗;32、打火炮(敲锣鼓);33、下跳棋;34、下象棋;35、下军相;36、制竹笛;37、制二胡。
游戏忆想
我要感谢我的童年游戏,这130种游戏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童年人生收益。
我首先感谢,是游戏带给了我堪称无限的童年欢乐。与当代孩童可以享受到“吃、穿、玩”三大快乐比,幼年朱道钰只享受到了第三种快乐——玩。60年前的中国普通农民家庭缺吃少穿。我至16岁止的全部儿童少年期,只享受过一次吃的快乐:1958年除夕生产队食堂会餐时红著粉条管饱,于是刚7岁的我认定:粉条便是世界上的最好食物,以后能天天吃粉条就好了。至于穿,我几乎没有产生过快乐,而全因衣衫褴褛导致了太多痛苦。好在有游戏支撑,于是便在肚子经常不饱、破衣遭冻又遭人讥笑中从游戏中取乐,由此度过一天又一天。
我更感谢的,是游戏带给了我个体素质的全面培育。我童年所玩那130种游戏中,竞技性质的占一半多,达70余种。这种竞技游戏带给我的好处是:让我的个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优质性培育。最主要和最突出的,是思想心理素质得到了优质性培育——从小形成了“遵守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强心理即“定力”。自己后来几十年中依“守规则”“有定力”这两大法宝,才保证了政治生命和生理生命能延续至今。而个人生理秉赋中的“脑子反应快”“手脚麻利”“想问题多”等,应与从小开展竞技游戏有关。因为19岁的我当年在部队搞炮兵侦察兵集训时“35秒算出射击诸元题”的快近三倍速度(标准120秒),令教员瞠目。我告诉他:“三四年前我经常玩‘快口报数’。”
我尤其感谢的,是游戏带给了我对大千世界及其规律的启蒙性认知——这种认知内容量应占我童年启蒙性认知总量的1/3(另2/3为家庭启蒙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社会启蒙)。而这个1/3的“游戏教育”内容,绝对是我从另两项教育中不可能得到的——我从游戏中认知了植物界的太多庄稼花草和树木林莽,并从它们身上索取了太多精神欢乐和食物补充;我从游戏中认知了动物界的太多大小动物和鱼鳖昆虫,并从与它们的交往中感知了太多的猎渔办法和受害风险;我还从游戏中认知了人世间的太多大秘密和小秘密,包括从“过家家”这个大游戏类项中的十几个小游戏的玩耍中,受到了包括性启蒙在内的太多生活启蒙。
游戏写照
我46年前的25岁时,在部队军营的团政治处报道组做报道员期间,创作了小小说处女作《掸响鞭》。此文记录于我在部队中期8年间(1976一1984)所记生活笔记(非军事机密内容的工作笔记)之《心花集·三》中的一文。此文没打草稿,是直接记于笔记本上的一气呵成之作。小说主人公即我本人,内容为自己9岁时的一个游戏片断。
掸 响 鞭(小小说)
“咋不郎”(杜鹃)还在房后的树枝上叫,9岁的小山子就爬起了床。他把汗褂子往背上一披,就拿着一把镰刀跑出了屋,直向屋后的刺架奔去。
屋外,晨雾弥漫的暮秋,那路边的野草上,那房后的刺架里,露水沥沥。
等他钻进刺架的时候,身上衣服已浸透了湿漉漉的露水。他在刺架中东钻西钻,左顾右盼,想用镰刀砍一根又直又结实的小树条,做一根响鞭棍儿——今儿是星期天,前半晌放牛的时候,还得跟二蛋比掸响鞭嘞。二蛋早就有了响鞭,我得重做一根。
他边钻边看,边看边想。连挑了几根树条都不满意,最后钻出来。“唉,树条子都不行,就用竹杆吧”,他想到这里,心里实在高兴自己的这一调整,因为竹杆鞭把会更直溜。左手捋一把脸上的露水,他连蹦带跳地跑向刺架西面的竹园里去了。
他在竹园里砍了一根比大拇指头还粗的老竹子,削了竹枝竹梢,做成了一个三尺来长的响鞭棍。
又到麻园,砍了一根比大人还高的麻秆株。捋去麻叶,截去麻稍,开始刳皮——将裹着麻杆的麻皮用镰刀平均划为三份,从麻杆株顶端开始,手抓麻皮向下刳去。一会儿,五尺长的麻皮就与麻杆分离开来。
编响鞭主鞭体的活儿开始了:他用脚踩住麻皮根部一端,双手把三股麻皮左绞右缠,编起麻皮辫子来。小山子干这事儿的确够利索,还没有老牛喝盆水的功夫,一根响鞭就做成了:三尺长的鞭把,五尺长的鞭体,青溜溜,沉甸甸——比上次用干麻杆棍儿做的那根,顺手多了。“嗨,上次那回跟二蛋比,鞭子没人家掸的响,就是因为鞭杆棍不硬造成的。这一回准能赢他!”。
小山子越想越神气。站在麻园边儿的路上,开始试起鞭子来:他右手握鞭在手,猛抬臂,将鞭体甩向右上方,待鞭梢即将到达最高点时,猛收臂,鞭梢在突然回折中形成强烈的自我摩擦后产生爆响:“叭!”——基本成功,小山子高兴了,他再二再三地抡起鞭子进行不停地试掸,“叭”“叭”“叭”……的声响,令他乐此不疲。
他这么掸了一会儿,开始感到不满意了:这响声瓮声瓮气,还是没有脆响的炸耳声,这样恐怕还是比不过二蛋。咋法让鞭子脆响呢?这回,他想到了鞭梢:瓮声瓮气的原因,应该是太多的麻皮鞭梢捆在一起:“粗鞭梢”造成的。让鞭子脆响该換成……对,換成构树皮的细薄鞭梢——打陀螺用啥鞭子也没有用构树皮鞭子打得响,那掸响鞭用构树皮做鞭梢也一定响!
小山子想到这里,就把鞭子往腰里缠了几圈。把鞭杆把儿也插进腰里,拿上镰刀,去刳构树皮了。
他重回刺爬,来到刺爬旁边那棵遮天蔽日的老构树下,把镰刀也往腰里一别,脱掉鞋子,一拱一拱地向树上爬去。爬到树上后,看准一条不老不嫩的四尺长枝条,抽出镰刀,贴紧枝条削起皮来。一会儿,一根二三尺长、小拇指宽的构树皮条便给削了下来。他把这构树皮条的表皮再用手轻轻撕去,于是一根标准的“响鞭鞭梢”便制成了。为了不让这根树枝枯死,他又瞄向另一根树枝……一会儿功夫,3根鞭梢便挎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他爬着下了树,从脖子上抽出一根构树皮鞭梢挷在麻杆鞭子梢头,再将构树皮鞭梢割短到一尺五左右,便在离树五丈外试起鞭来:他抡起鞭,一用力。“叭”一声极为清脆的响鞭声,声震屋宇。这声音绝对会盖住二蛋的鞭子——小山子雀跃起来。
前面屋子里传来了小山子妈的声音:“山子,该吃早饭啦。一早晨跑房子后头,干啥子去了?!”
“回来了”,小山子高兴地答应着。他拖着六尺多长的响鞭,像狗獾子般笑眯眯、乐颠颠地,向前面的家门口跑去。
他在想,二蛋,吃过饭我们拉上牛,到山上再和你见个高低吧!(创作于1977.1.20日晚11时)
游戏后记之闯祸
在我10岁那年秋天放暑假期间,我突然想做一张可以射杀鸟兎的弓箭。做这玩艺儿我熟门熟路,因为五六岁时就从大娃子们那里,学到了造弓箭的手艺,以后年年玩。不过这一次想要去射杀鸟兎,便想做个“厉害”的。
说干就干。以往的弓臂用竹条,这次換成小胳膊粗的荆条棍子,这物件到我家刺芭里砍就是了;过去的弓弦是棉线绳,这一次偷用上父亲从街上买回准备做放牛鞭子的牛筋条,反正也不怕他追查,追查紧了我拆掉弓弦还给他就是了;箭杆还用优质高粱秸上端的细而长秸秆,这玩艺儿我家没有,但邻居家的柴禾垛上多的是,偷就是了。
这事儿不到两天就干成了,但箭头让我犯了难。玩具弓箭可以不要箭头,用弓将箭杆射出去就行。但那前后一般重的箭杆无法保持直线飞行,射出去一两丈即拐弯落地。我于是便找了一枚铁钉,费劲地砸扁钉帽后安在箭杆上。一试,效果达到:垂直对空射去可到眼睛看不见之高,平射可达七八丈远。
但问题来了:钉子数量有限,砸制又十分困难,无法批量生产。怎么办呢?这难题让我的小脑瓜飞转起来。三天后,转出一个新办法:用内径与箭杆粗细匹配的青竹节代替。去竹园砍来一根细竹杆,再截成二寸长的竹管。此竹管一端用刀削出两个尖头做箭头,另一端插上箭杆。外观看,短青箭头,长黄箭杆,真有“箭”的模样。再一试射,发现比“钉子箭头”效果还好(重于钉子)。我高兴之极,一口气做了二十多支箭。剩下的,就是练习射击准头了。
练习弓箭射击准头,发现技巧很多:身体持弓箭姿势,拉弓姿势,瞄准技巧,瞬间松弦技巧……我此后天天训练。大约练了五六天后,决定开始“实战”。结果,出事了。
这天下午后半晌,我像猎人般悄悄爬到一块棉花地时,见邻居王奶奶在地中弯腰找草。我顿生恶作剧之想:“这要是让箭从王奶奶身边飞过,她大吃一惊的表情一定好玩”。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嗖”的一箭向王奶奶射去。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王奶奶这时突然抬起身来。结果我这一箭恰好射在了王奶奶的下巴上。我十分清晰地看到:箭插在王奶奶的下巴上,来回晃荡。
王奶奶吃疼,顺手一摸自己的下巴,发现下巴上插着一支箭,她明白了:这是一个熊孩子在搞恶作剧。于是大声向周围喊道:“谁干的,谁干的?”而后疯狂地在田边地头找起人来。
我吓坏了,赶紧像兎子般连滚带爬地逃开去。逃远了再一想,这事儿王奶奶不会善罢甘休。没办法,自得在离开那块棉花地把弓箭藏好后,跑到远处一个堰塘开始麻澡(游泳)。为了显示麻澡时间很长,我把身上、脸上都抹了些泥巴,裤子和汗褂全部搞湿,这才心怀鬼胎地回到家来。
晚上王奶奶的家人拿着那只箭杆儿,到所有男孩子的家中去“寻找肇事者”。其他家的孩子自然不会承认,我也不敢承认,只说自己下午在堰里麻澡,没玩过弓箭。我奶奶也证明我是才从堰里麻澡回来的,没有玩弓箭,并且说我们家也没有高粱秆——这事儿才这么胡弄过去了。
事后,我感到后怕:如果王奶奶只慢那么一点点儿的时间站起来,那只箭就可能射瞎她的一只眼睛,这样我的罪过就大了!由此,我知道了功能性弓箭的厉害和玩它的危害。当天夜里,我销毁了全部弓箭,从此再也没有玩过那玩意儿了。
游戏后记之老玩三技酷
幼玩游戏38年后的54—60岁这6年间,我又重操旧业,玩起了游戏,且在那个圈子里被称为了“玩具酷”。原因,53岁被体制内的潜规则“改非”为基本退休状态,提前七年退休,从此永不上班。从16岁起紧张“上班”达37年的我现在不让上班了,正是巴求不得之事。于是决定从今以后好好玩一玩。玩的内容,除了上午、下午基本连打两场麻将外,就是晚上和“改非”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游戏内容:舞龙头、打陀螺、掸响鞭。这些老年游戏玩具当年在市场上买不到,故只有自己制作。我成为“老年游戏酷”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玩具的制作上。
舞龙头。此为用手上下左右在空中抛甩一个玩具龙头的器具性游戏,因龙头后缀着一条长七八米、宽半米的“龙身”绸带,故舞姿优美,且颇具健身效果。其发源地我认为应起源于2000年时的襄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当年的一批舞龙灯青年变老退休后,在夺得省“老年门球冠军”之际乘兴研发而出,后来亮相本市的“诸葛亮文化节”,又传至武汉,再推向全国。现在的“舞龙头”玩具,已为厂家制作、网上售卖,“舞龙头”视频也网上可见。
我2006年时自制龙头的制作工艺及造型,是当年二十几个“龙帮”玩伴中所持龙头的水平最高者。其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制作的龙头均无“手工缝制”这道工艺,而从当兵起就用部队所发针线包缝补军衣、袜子达十几年之久的我,用针线活手艺对龙头进行了手工缝制性艺术造型,于是这个具备龙眼、龙鼻、龙唇、龙须之“龙”,便栩栩如生起来。
打陀螺。自制陀螺是我在参照别人送我的一个木质陀螺后,确立的最佳设计理念:1、此陀螺必须小且重,如此才携带方便,且抽打费劲继而起到健身作用;2、此重陀螺若用铁质材料易生锈而不美观,故必选不生锈的重铝合金材质;3、磨损性很强的陀螺锥尖,必须选用与螺体匹配的高耐磨性工业轴承性钢珠;4、必须在螺体中心车出一个可以退去磨损钢珠的捅杆通道,并制备一个专用捅杆;5、为延长打陀螺鞭棍的使用寿命,必须找到长度、粗度合适的最硬木杆;6、为让鞭子抽打陀螺时发出最响亮的声音,必须找到做鞭子的最佳材料。依据这六大设计理念,经过半年努力,我花费一千余元终于在2008年初造出了一个天花板级的镍合金陀螺,并同时配置了达到天花板级别的打陀螺鞭子。
这个铝镍合金的陀螺的规格是:高15公分,直径10公分,重4.2斤。鞭棍为陈刺木,鞭子更牛㐅,为动力柴油机上的报废四棱传送带。截至目前,我发现襄阳市所有陀螺玩场上的抽打陀螺响声及技艺,似乎仍达不到我的当年玩技——使劲抡一鞭子,“叭”声传到500米开外。路人侧目看来,我这玩者便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左旋陀螺、右旋陀螺、左手持鞭、右手持鞭地在广场上玩一个半小时左右后,则通体汗水,满身舒畅了——归家途中的心情愉悦,往往会用一路歌声来表达。
掸响鞭。自制响鞭也是我在参照别人送我的一根带红穗响鞭后,开始自制的,且一做4根。我的设想:将来玩不动了,分送儿子和女婿。此四根响鞭均为“半铁鞭型”:20公分长的鞭把为铁质,约2.5米长的主鞭体为三级铁链,1.5长左右的副鞭体为报废机器传送带,一米左右长的鞭梢为市场售筷子粗化纤捆扎绳。四鞭长度为4.5—6米,重量4.2—5.2斤。
掸这种超大型号的响鞭是需要力量和技巧的:用强大臂力从身后垂直方向将此三级铁链鞭向前斜上挥舞270度后,在鞭梢到达头顶前上方约4米处的高空时,再突然猛劲收手回撤,鞭梢在骤然刹车回撤中发生摩擦撞击,于是撕扯得一撮纤维梢毛脱落,同时发出“叭”的一声炸响——其声响可达100分贝,基本似步枪子弹射出枪膛时的声音。一个玩者能用一根响鞭玩出这么大动静,那瞬间的成就感,是显得满满的。
我2006年初玩此游戏是为了治疗2005年冬得下的左臂肩周炎。左手连响鞭从地下拿起来都困难还能治愈肩周炎?退休两年的法院肖庭长劝我“你试试”。结果主用左手打鞭子一年,不仅肩周炎痊愈,而且左手练得比右手还得劲。玩此游戏是个重体力活儿,一个半小时玩下来,最多左手右手各掸100鞭,此时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60岁之时的2012年以后之所以停玩游戏,主要在于我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后的新认知。拿着酱红色退休本本的我开始自问:正式退休后就这么“麻将十游戏”地一直玩到死?此前积淀的社会工作能量从此真要全部报废?人的暮阳年华还有没有比这种生活更精彩的选择?三问之后,我开始了以“打工”和写作为主体的新生活状态,值到如今。因为这种新生活状态有太多的问题要考虑,故晚上的身体锻练只能改变为可以思考问题的散步而不可玩游戏了。我还考虑:今后只要没有大病缠身,这种新生活状态将持续下去。
但游戏还是要玩的,即使大病缠身!因为我12年前收集的打陀螺鞭子达半麻袋,用这些鞭子打陀螺,10年也用不完!(2023.7.26于丹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