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合卺嘉盟缔百年
2023-06-19 14:48:46   来源:今日湖北

1687157253561333.jpg

本网讯(郑秉顺)宋朝诗人姚勉有一首诗《新婚致语》,“珠帘绣幕蔼祥烟,合卺嘉盟缔百年。律底春回寒谷暖,堂间夜会德星贤。彩軿牛女欢云汉,华屋神仙艳洞天。玉润冰清更奇绝,明年联步璧池边。”我很欣赏喝了合卺酒缔结百年之好的精辟评述,觉得这是道出了我们民族关于婚姻的精髓。2023年6月6日,接到老同学于汉武的邀请,他打电话告诉我,明红的女儿6月17日出嫁,在武汉办一次婚宴,6月18日二位新人回到男方老家毛嘴再办一次婚宴。老实说,这些年在武汉的酒店参加婚宴无数,融合乡村特有绿色田园气息的婚庆,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1687157289913785.png

婚礼如期而至

为了不耽误参加婚礼大事,我10天前就一直在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和外面的一些应酬时间,为的是确保6月17日能够准时参加婚礼。从个人感情上,我们从7岁一年级小学同学开始到即将退休,于汉武诚心邀请我们,为的是在明红娘家人面前有一帮老同学和老朋友捧场、抬桩、凑热闹、有面子。从邀请形式规模上又控制在“小范围”,这个秘密只有老同学于汉武内心最清楚。

2023年6月17日中午11:28分,细雨蒙蒙,微风徐徐,我们老同学一行10人,小范围聚集在东西湖区临空港大道新太阳商贸大夏一楼诺亚喜事汇,参加老同学于汉武和明红的女儿刘美含、女婿朱碧溪的婚礼。

像往常一样,我们几位老同学约好站在酒店外,映入我眼帘的是排在酒店的迎亲车队,整整齐齐的车队除了主婚车的绑扎的花型不一样外,其他的车上全部都有一个“喜”加上红色的飘带,迎亲的车队一眼看不到尾,仿佛就是神龙摆尾好不壮观。我内心想这个外乡女婿,在武汉怎么有这么多的朋友?原来这都是他岳母娘明红在疫情防控时,担任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的老百姓义务服务,当社区的朋友知道这件喜事后就自发组成的车队。不一会儿,车子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大伙下车时,一下子把我的视线挡住了,新郎从婚车上下来,挽着新娘子进入了婚礼化妆间,我们只好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富丽堂皇的婚礼大厅。主席台的墙上,挂起了一块彩色的屏幕,上面是一对新人的照片剪刻成爱心形,旁边围着的一圈小彩灯,一闪一闪地召唤着嘉宾的到来,屏幕两边,有二块连接电脑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祝朱碧溪刘美含新人婚姻美满”的字样。婚礼大厅高朋满座,济济一堂,共同等待幸福时刻的到来。

花好月圆欣喜日,桃红柳绿幸福时。时钟指向12时08分,随着《婚礼进行曲》音乐伴奏的响起,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大家都举起手中的手机,不停地拍照、摄影,只见这对新人,新郎身着豆绿色的西服,显得时尚优雅端庄,新娘穿着白色婚纱,更显亭亭玉立,她的裙摆由一对童男童女拉着,新娘挽着舅舅的手臂依偎着走向婚礼主宾台,各自脸上露出了欢乐的微笑。新郎昂首挺胸走到舅舅前面,伸出双臂热烈地拥抱了舅舅,舅舅笑着拍了拍新郎,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此刻,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欢呼声、掌声和呐喊声。新郎用双眼盯着新娘一转也不转,新娘子略显羞涩,神态中好象被新郎的样子逗乐又不能吱出声来,随着主持人的话题一转,话筒递给了新郎,让他与大家讲述一下他们认识的经过。

才华横溢的新郎

我叫朱碧溪,是从乡下仙桃的毛嘴走进武汉大都市来创业的,在我创业的过程中遇见了我心上人美含,是她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她让我坚定了我扎根武汉的决心,我立志拼命赚钱,先在武汉马池路购买了90平方的婚房,有了这个温馨的小港湾,有了心爱的人,我的事业越干越有劲。我这辈子都会用心去爱着她,不管我们前进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用心去呵护她,用我的能力和行动去撑起我们这个小家庭。

“毛嘴卤鸡”在湖北餐饮业界名声极大,可谓如雷贯耳,资深吃货人尽皆知。没有毛嘴卤鸡,就没有我今天的新娘,新郎这么一说把人们都给逗乐了。新郎继续说:我第一次与心上人约会就是在硚口一家小酒店,那天我从毛嘴老家带了一只卤鸡,给心爱人品尝,她一边吃着,一边听我讲毛嘴卤鸡的故事,毛嘴镇原名三槐地,因此地有古槐而得名。相传1705年有毛姓居民开始在河滩沙嘴开店,这个地方就被人称为毛嘴。

新郎有评书演员的天赋,他有板有眼地在台上振振有词,他把话锋一转:毛嘴在湖北省过去沔阳县市下辖的一个镇,今天受父母之托邀请在座的各位长辈和朋友们,明天6月18日,请各位到毛嘴去体验一下我们老家的婚宴。

温婉可人的新娘

下面又是一轰掌声和呐喊声伴有敲打碗碟的撞击声,婚礼主持人接过话筒向大家三鞠躬,示意谦让退场,主持人给新郎精彩的演讲点赞并请新娘与大家分享她们的罗曼史。

1687157310283708.png 

台下又是一片欢呼雀跃声音,4对伴郎和伴女向台上抛洒鲜花花瓣,新娘子在鲜花的簇拥下红着小脸,细声细语地说:“生命之旅,总有些曲曲折折的路,只能一个人静静地走,没有人能代替,这就是历练;总有些深深浅浅的情,唯有一个人默默地念,没有人能诉说,这就是成熟。人生之事,总是难以预测,与其执着改变,不如顺其自然。这样才能收获内心的平静,从而生起智慧。这就是我从生活中遇见了心上人碧溪后思想和行动的转变。在先秦《国风·郑风·女曰鸡鸣》里,有“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诗句,恰似描写一幕生活小剧,通过新婚夫妇甜蜜的对话,展示了情意融融的特写镜头。今天这对青年夫妇的和谐、诚笃,令人羡慕,令人赞叹。

新娘说到这里,只有当妈妈的听得懂女儿的话,只见新娘的妈妈明红热泪奔放,不停地用手去擦拭脸上的泪水,站在她一旁的于汉武递上了二张纸巾,涨红的脸上从亢奋游动转为微笑,他内心在想明红不容易呀,从小一手把孩子拉扯大,如今女儿成人出嫁了,正如《国风.燕燕》所述:“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我们参加婚礼的老同学理解了当妈妈的心,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并薯知郊外。遥望不见姑娘影,泪如雨下流满面手卜。所有天下的妈妈在女儿出嫁的那天都是从开心到不舍,总有人形容母亲伟大,其实她的伟大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里。

拥抱和掌声簇拥在一起,女儿、女婿、妈妈、爸爸抱成一团,主持人大声宣布,让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美好的一刻,让我们共同举起手中的这杯酒干杯!大家一起说新婚快乐!

让我们共同祝福一对新人“朝朝暮暮长相守、同甘共苦长相随”

极富沔阳特色的婚礼

在我的印象中,仙桃市以前称沔阳,男婚女嫁一般都是父母包办,男女双方从订婚到结婚有一套繁琐的礼节。小孩十岁左右,父母就要操心为儿子“说姑娘”,为女儿“说婆家”。有的小孩甚至只有几岁或是几个月就“说亲”,也就是后来人们通常说的“娃娃亲”、“摇窝亲”。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都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是怎样的呢?

6月18日上午九点,我们一行两辆大客车从硚口区华生城市广场出发直驶毛嘴镇,车子开到毛嘴大道上,飘香的卤鸡子味道迎面而来,到了桃源居委会一组,不远处只见一个很大的戏台,上面铺的红色地毯,戏台前面充气拱门上一幅对联写着:“左右逢客来似锦,南北通宾至如归”,中间“龙凤呈祥”四个大字,周围彩旗招展,彩带飘扬,天空上飘起无数的彩色汽球。

按照当地风俗,村里人在结婚典礼上演出节目,可别小看这些节目,都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不比地方电视台举办的晚会节目逊色。只见一群大妈们被亲戚朋友画成了幽默滑稽小丑,大妈们不时地蹿上台,跳上自编的舞,时而随着节奏探身屈膝,时而把头一抬,眼珠溜溜一转,时而轻舒双臂,活象一群胖胖的大天鹅。一群半大不小的爹爹们也装扮成港台男明星的模样,表演了幽默可笑的节目,时而满场跑动,一边手持金话筒,一边挥手致意,连连鞠躬,不时向台下做出飞吻手势,歌声很洪亮,流行歌曲唱得原汁原味一点没跑调,可见这帮爹爹们的功夫有多深,一首齐晨《我们结婚吧》把婚礼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背新娘”传统迎亲

“咚咚咚!噼里啦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可是在城里看不到的烟火气息,听到了鞭炮声一下子把我们几个老同学带到了童年时代。我们从武汉来的一帮朋友跟随着迎亲队,举着红旗、打着罗鼓、吹着乐器、放着鞭炮烟花从桃源居委会一组的公婆家,沿着毛嘴大道顺时针走向了2里路到了圣庭苑酒店。

“新娘来了,新娘来了!”大伙一齐涌上去。新郎走在最前面,只见他笔挺的西装、白色的衬衣领口上打着一根黑色的领结,铮亮的皮鞋、胸前戴着一朵显眼的红花,红花下面的红绸带上黄金粉写着“新郎”二字,新郎的头发梳的很潮,看上去象韩国男明星,新郎的后面是穿着婚纱,手捧鲜花的新娘子。“哇!好漂亮呀!”大伙在一旁纷纷议论,这时,“背新娘”的传统迎亲开始了,只见家中的公爹、大伯夫、小伯夫,脸上画成花脸样子,公婆家三位最新的人轮流背新娘,几位伴男拿着喷雾器,一拥而上,他们拿着喷雾器朝着新郎新娘喷去。新娘子头上、身上挂满了喷出的彩带,犹如下凡的仙女一般,人们将新娘围的水泄不通,当地人叫“闹新娘”。

于汉武的老朋友胡昌发是一位汉川人,他早就知道当地风俗,提前准备了很多小红包和糖果,老朋友陈小玉背着一个大包,他快速把包包里糖果向天女散花般地扔了一地,“闹新娘”的人群一下子就开始抢起地上的糖果,胡昌发借机又抓起一叠小红包,向另一个方向抛去,人群中又是一阵涌动,就在人们抢糖果、抢红包的时候,新郎机智地将新娘拉到了大戏台上,按乡里的婚礼习俗,登上了大戏台,人们就不能再继续“闹新娘”了。随着新郎和新娘在大戏台上拥抱和亲吻,戏台下面早已肌肠辘辘的人们,迫不及待期盼婚宴开始。

老同学互祝身体健康

宋代陆游曾写“今日天气佳,驾言适山村。种枳作短篱,叠石成高垣。牲酒赛秋社,箫鼓迎新婚。所愿在仕者,努力苏元元。”其实,这也是老同学们在此聚首的心愿。不一会,丰盛的酒菜上桌了,美味的凉菜四干四鲜寓意四平八稳,沔阳三蒸、毛嘴卤鸡、鳝鱼米粉、珍珠圆子、红烧野生甲鱼、酸鲊鱼、米团子、油盐豌豆、毛嘴炒鲜粉、油爆大虾、水煮肉片、酸辣藕带、粉蒸豆角、排骨藕汤、猪油锅盔、锅巴粥、沔阳的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只见老同学马建军,一手拿着卤鸡腿,一手用筷子夹着野生甲鱼龟壳,把卤鸡腿插在野生甲鱼的龟背上,风趣地说“霸王别姬”可是一道名菜,老同学相阳是个“吃货”他揣起一杯酒,站过来说这道菜中在加上一条大花蛇,这道菜又可以叫“海陆空大全”!

大家在桌子上对视一笑,我从桌子上拿了一块猪油锅盔递给了相阳,让他趁热吃下去,这样可以在喉咙中感受一下猪油的香味,相阳这回很听话,把我给他的一块锅盔吃了下去,“唉!真香呀!”老同学们推杯换盏,不知不觉酒足饭饱,看到自己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家,老同学们也相继退休享受晚年生活,大家相互祝愿身体健康。这情景恰如唐朝大诗人王维诗中美好的意境,“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表达了大家的心境,悠然自在,由衷享受着生活与自然本身的美好。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