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一位十堰人,夏衍称他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杨献珍为他亲笔题词, 伍修权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伍修权
2023-04-06 18:45:17   来源:今日湖北

1680777961596189.png

烈士家乡竹溪县山二黃剧团上演的山二黃剧《青春何恐》剧照

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红色历史,虽然不足以概括这位革命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但至少能让后人去了解早期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追求光明的如火初心;了解他们别妻离子、舍生取义的悲壮情怀;了解他们永不退缩、接续奋斗的如磐使命。

赓续精神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文|康巴汉子

原文化艺术界泰斗夏衍称他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央党校校长、中顾委委员杨献珍为他题写“千古流芳、青史永垂!”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顾委常委伍修权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伍修权。”他就是十堰竹溪这块土地上诞生的早期共产党人、湖北青运领导者、武汉共青团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派往日本东京共产党领导人,革命烈士何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写的《浩然正气风范长存》缅怀祖父何恐烈士的文章发表后,先后收到曾和祖父何恐一起革命的战友、同志原文化艺术界泰斗夏衍、原中央党校校长、中顾委委员杨献珍、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顾委常委伍修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来信,信中充满关怀、关爱之情。我很是感动!那些曾经一起为中国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的战友和同志从没忘记过何恐,他们都先后出书怀念他。从那时起,我便产生了到北京去看望几位革命老人,了解祖父何恐生前革命经历的愿望。

敬见杨献珍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4月,我来到北京,一辆米灰色的皇冠车把我送到位于东交民巷北侧的北京医院。

在杨老秘书肖岛泉的陪同下,我走进北楼214病房,刚刚做完室外活动的杨老已躺在了床上。望着眼前这位短发如银,眉似霜草,方方脸上紫斑点点、慈祥朴实的老人,一种崇敬、亲切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仰慕已久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著名的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杨献珍老人。

肖秘书上前对杨老说:“杨老,何恐的孙子看望您来了。”杨老让工作人员把他搀扶起坐在沙发上,用慈祥的目光一遍一遍地打量着我,似乎在寻找当年的战友、老朋友何恐的影子。

我快步上前拉住老人的手向杨老问好后,递上一张祖父青年时期的照片。杨老带上眼镜仔细端详后脱口而出:“何恐!”这时,老人的情绪随之激动起来,嘴唇颤抖不已,胸脯急剧起伏。那如烟的往事,仿佛又历历在目。

1680777978611832.png

原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和康巴汉子合影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对郧阳山区青年,同在武昌求学,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使两人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杨老用浓重的郧阳口音断断续续地讲道:“1926年我入党时,组织派人和我谈话,没想到来人竟是朋友何恐。他早就是党的人了,我却不知道,何恐对我说:我早就想介绍你入党,但怕你不保密。”说到这里杨老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起来,在场人员也都笑了起来。平静下来后,杨老接着说:“1929年,白色恐怖吃紧,已担任湖北共产党领导人的何恐不幸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关押在武昌地方法院。那时我刚出狱,得知消息后就去看望何恐,他在狱中表现十分坚强,面对严刑利诱英勇不屈。”杨老沉默了一会又接着说:“何恐牺牲后,他五弟何立人(早期共产党人)从上海来山西找我。经我推荐,薄一波同志任命他为山西黎城县抗日县长。1942年,日寇大扫荡时,已担任山西太行地区专员的何立人,和敌人突然遭遇,拼尽最后一枪一弹,壮烈牺牲在山西沁源县。”

杨老心情非常沉痛,从双眼溢满的泪花中已看出杨老十分怀念当年的战友。杨老的讲述已把我带入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1680777987981036.png

原中央党校校长、中顾委委员杨献珍为革命烈士何恐题写“千古流芳、青史永垂!”的题词。

不知不觉50多分钟过去了,为了不影响老人健康,在合影之后,杨老用颤抖的手为祖父何恐写下:“千古流芳、青史永垂!”八个字送给了我。

拜望伍修权

北京北新桥前永康胡同一座深宅大院,高高的院墙紧紧围裹着一栋二层小楼房。伍老秘书臧锋早已在门口等着我。坐在宽大明亮的会客厅里,环顾四周,一排排摆满各种书籍的柜子依墙而立,玻璃柜上摆放着将军驻前苏联、南斯拉夫等国任大使时国际友人赠送的闪闪发光,分外夺目的荣誉证和纪念品。

1680777999165526.png

伍修权将军寄给康巴汉子的信和回忆录

我不觉有些激动,因为马上就要见到的不仅是位声望显赫的解放军的将军,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有着传奇色彩的外交家,我党各个重大历史时期唯一健在的历史见证人伍修权。

一声浓重的湖北乡音传来:“哪位是何恐的孙子。”随着问话声伍老走了进来。我急步上前拉住这位步履稳健、鬓发霜染,和气可亲的老人,怀着深深的敬意鞠上一躬。我丝毫也看不出眼前这位饱经风霜,善良慈祥的老人就是五十年代初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舌战群儒、叱咤风云、痛斥美国代表奥斯汀,为祖国赢得巨大声誉的雄辩家;80年代初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刚正不阿,威严自如,完成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审判的重大历史使命的特别法庭副庭长伍修权。

1680778013733659.png

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顾委常委伍修权亲切接见康巴汉子(左一)

伍老拉着我坐在他身边说:“何恐是位了不起的人啊!聪明强干,组织能力极强,那时候是白色恐怖的年代,他经常避开特务、探子的耳目,组织我们这些进步青年上团课,讲革命道理。我是在1923年冬由陈潭秋和他两同志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的。”当将军得知自己青年时最好的同学、挚友何立人就是何恐的亲弟弟时,他老人家激动了并动情地说:“当年党派我到苏联学习,临别时是何立人同学当场脱下身上穿的短大衣送给我,正是这件‘雪中送炭’的礼物,在前往苏联的途中,挡住了日本海上逼人的寒气,闯过了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是同学、挚友无私的支援,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勇气。没有何恐、何立人就没有我今天的伍修权。

当得知何恐兄弟三人全都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及烈士的家境时,伍修权将军流泪了,将军含泪站起身紧紧拉住我的手说:“我们共产党人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的年龄正好做我的孙子,你来北京一定要来看我!

在夏衍书房

一到北京,就在《北京日报》上看到了:“夏衍文学创作六十年展览”及夏衍电影周开幕式的消息。当夏老得知我来北京后,在百忙中当即让秘书林缦通知我,他要见我。

北京六部口大街一条胡同,我按响了一家四合院红漆大门上的门铃。一位20岁左右的姑娘拉开了大门上的一个小窗口,机灵地问我是不是康平,见我点头后热情地拉开大门说:“夏老正在书房等你!

这是一座红漆雕花的古香古色的老式四合院,满院春色。院中两篷小水竹,长得青翠茂密。

走进书房,一位戴着副老花眼镜的削瘦老人站了起来。他就是当今中国文化艺术界称之为泰斗的91岁的夏衍老人。

1680778028776818.png

原文化艺术界泰斗夏衍和康巴汉子合影

夏老拉着我的手亲切地说:“见到你我很高兴,你给我的信都收到了,我这一生永远也忘不了何恐!”接着夏老说道:

“1927年,我到日本留学,后参加东京共产党旅日支部的工作,支部书记就是何恐,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发展留日学生中的进步青年入党。何恐很有主见和能力,在日本时期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回国后我留在上海,他去了武汉,后听说他英勇就义的消息,我很是悲痛,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在1985年夏老出版的自传体《懒寻旧梦录》一书中,夏老以真挚的感情,大量的笔墨记述了战友何恐的革命事迹和相互间友情,他亲笔写下:“何恐是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是永远怀念在心的。

1680778043449336.png

左(一)为杨献珍秘书肖岛泉,左(二)为夏衍的女儿,右(二)为夏衍秘书林缦,右(一)为康巴汉子

讲述这段尘封已久的红色历史,虽然不足以概括十堰这位革命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但至少能让后人去了解早期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追求光明的如火初心;了解他们别妻离子、舍生取义的悲壮情怀;了解他们永不退缩、接续奋斗的如磐使命。

1680778054982550.png

烈士家乡竹溪县山二黃剧团上演的山二黃剧《青春何恐》剧照


康巴汉子:康平,艺术评论人,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近年来,专访过国内文化艺术界数十位名人名家,撰写出近百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和书画艺术评论刊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改革报、消费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香港中外美术研究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