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林鸣院士的家国情怀
2023-02-11 14:59:29   来源:今日湖北

1676098566193366.jpg

本网讯 郑秉顺)2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桥隧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林鸣首个院士工作室在驻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揭牌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据新闻介绍,从“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的飞跃,需要科技实力的日积月累。成立林鸣院士工作室后,中交二航局将组织50名青年科技英才成立4大研发团队,为提升交通工程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落地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坚强支撑和动力,助力林鸣院士工作室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这是林鸣院士再次回到二航局啊,一时间思绪潮涌,心中清晰地浮现出关于林鸣院士的点点滴滴往事。 

 1676098694544524.png

1、攻克世界级难题,为国争光。

在中国院士馆,我看到《共产党员网》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以一种“强国筑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地率领团队承担起攀登世界建桥技术高峰的重任,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

记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时,介绍林鸣院士,从2005年开始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直至2018年大桥建成通车,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桥梁建设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隧道建造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技术领跑世界的大跨越。2021年9月,他还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并受邀在揭晓评选结果的中国质量(杭州)大会上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科技与质量创新管理与实践。

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林鸣提出了将一组组巨型钢圆筒打入海床中,在圆筒中填砂形成陆域的构想。他带着专题组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外海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方案。最后仅用221天,120个钢圆筒就围成了两个人工岛,节约工期两年半,减少泥沙开挖量近千万立方米,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成岛”的目标。而在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过程中,林鸣耗时4年率领团队与时间赛跑,迎战复杂的自然环境,先后攻克了深水深槽、强回淤、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这是林鸣院士的跨越,更是他最深沉、最持久爱国情怀的释放。

2、关心职工的疾苦,从改造家属院开始。

林鸣是从二航局走出去的院士,关于的新闻报道,为世人所熟知,然而,林鸣院士与我工作的一段故事,鲜为人知,它体现出林鸣院士情怀,对待工作严谨务实的态度、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我激励着我。那是1991年,林鸣被任命为二航局原一公司党委副书记,我当时担任原一公司团委书记,林鸣就是我的直接分管领导。因为有上下级的工作关系,林鸣经常到我的办公室来聊天,当他得知长期居住在黑泥湖一院家属院职工家庭,因地势较低平房每年都会在雨水季节被雨水倒灌浸泡受灾后,脱口而出:职工家里烦心事就是的事要让职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就必须时刻关心职工的疾苦”。于是林鸣让我找来一辆28型自行车,让我陪同他一起骑行到受灾职工家查看实情。当林鸣踏进原一公司打桩队老职工朱焕文的家时,眼晴看到的情景,让林鸣惊呆了,朱焕文家房全部泡在渍水中,雨水夹带着地下沟中的臭水翻腾,时而从水中泛起漂浮大便,混浊不堪,臭味难闻朱老挽着裤腿双脚站在一个凳子上根本没法子坐下,林鸣穿胶鞋早污水满,他全然不顾,紧紧握住朱老的手,眼睛湿润了,用颤抖声音向朱老问候。

当黑泥湖一院家属院的其他职工得知公司领导来家属院了,大伙一下子就把林鸣围了起来,你一言他一语,吵吵嚷嚷地叫个不停,我试图挡一下大伙,可是林鸣拦住我说,让大伙讲,我就是来听大伙的意见和建议的。林鸣与大伙一样都站在臭水中,仔细听完大伙的意见,只见他把手一挥坚定地说,大伙一定要相信公司,公司也一定能够彻底解决和改变黑泥湖二航一院家属院的现状”!

1993黑泥湖航务一院一期职工宿舍楼开始建设,一直到1996年二期、2000年三期、2008年四期职工宿舍相继建成,一栋栋高层职工宿舍楼拔地而起,3#、7#、8#楼 航务宿舍、共15栋500户,二航嘉苑占地14000多平方、6栋楼、280户职工搬新家。从1957年第一代二航人就居住在黑泥湖航务一院,如今,第二代第三代二航人也继承光荣传统,共建二航大家庭,讲述着、演绎着二航的故事”,但最能直抵心灵的,还是林鸣院士工作室对我的触动,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编辑:晓颖

1676098740820773.jpg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