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税务小区以前脏乱差,连一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这次改造后,小区环境改善了许多,就连下水道井盖也画上了卡通画,环境是越来越美了!”6月24日,家住湖北省浠水县税务小区的夏女士提起家门口的改造赞不绝口。
截至目前,浠水县已顺利完成3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做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应用。
湖北省住房保障中心主任李斌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民生福祉。近两年来,浠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湖北省、黄冈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提升小区服务功能为着力点、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落脚点,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片区改造”的方式,遵循“里外兼修、文明宜居、一区一策”的改造理念,较好地形成老旧小区片区改造特色亮点,打造湖北省老旧小区改造的“浠水模式”。
老旧小区改什么? 聚焦“5+X”,破解居民生活痛点
房屋结构老化、配套设施缺失、道路破损、车辆停放杂乱无章、小区环境脏乱差……是大多数人对老旧小区的第一印象,也是浠水县城的难点和居民的痛点。
想民之所愿,办民之所盼。为此,浠水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2000年以前建成的、群众反映强烈的146个老旧小区进行集中改造,此次改造涉及14411户,766栋,建筑面积约151.2206万平方米。
浠水县委书记付宇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浠水县委书记付宇表示,老旧小区改造要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多策融合,加强综合整治,推进城市更新,科学制定改造标准,因地制宜规划改造内容,抓好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浠水县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政策规范、多策融合”的要求,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浠水县政协主席杨嘉国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5+X”模式,是浠水县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主要抓手,围绕小区内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类设施进行改造。“5”改造内容包括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供气设施、通行设施、消防设施;“X”改造内容包括停车设施、安防设施、公共环境、建筑修缮、服务设施。
据悉,浠水县铸造厂小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此次改造涉及住宅楼7栋,共计160户,建筑面积约1.92万平方米。
该小区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铺设沥青道路,实现雨污分流、修缮建筑立面,增设休闲活动场地、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垃圾站点和宣传文化墙等内容。
铸造厂小区居民老旧小区改造见面会
如何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浠水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组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大力解读、宣传政策方针,充分征询居民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增强居民支持改造、参与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老旧小区改造营造浓厚氛围。
浠水县住建局局长邵卫国表示,此次改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扩展片区化改造,整合存量资源,优化规划设计,实现社区服务功能有效提升,确保以良好的改造效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个个要求的落实,一项项原则的敲定,让浠水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得井然有序,如火如荼。
老旧小区怎么改? 引进EPC模式,化解老旧小区改造“五难”
“您是否同意对所居住的小区进行修缮改造?”“您是否同意对所居住小区的违建进行拆除?”“您最希望改造本小区哪些项目,如小区配套设施、小区环境及配套设施、建筑物本体?”薄薄的一张老旧小区民意调查表,却囊括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方面面。
“旧改”专班上门征求改造意见
浠水县正式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后,建立了“县级政府统筹、主管部门牵头、属地镇(区)负总责、社区实施、各相关部门及专营单位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印发浠水县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宣传单页,上门入户做好宣传工作。
“原先准备搬走,现在不搬了,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以后就在这里安心养老!”在浠水县青云社区纸厂小区居住了30年的居民叶小丽由衷地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点赞。
纸厂小区改造后
纸厂小区的成功改造,引来了媒体的争相报道,也让浠水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施工模式,成为省、市住建部门推介的典范。
何谓EPC模式整体打包?上海五建建工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承包商对设计、采购和施工进行总承包,解决设计繁琐的问题,同时避免设计、采购、施工的矛盾,减少设计变更、项目成本,缩短工期,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落地。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对改造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和持续优化,节省投资,而且避免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环节相互脱节,优化管理流程,节省建设周期。
2021年,浠水实行EPC总承包模式改造完成34个老旧小区,2022年已开工建设的32个老旧小区也不例外。老旧小区改造或多或少存在着“推进难”“出资难”“参与难”“协调难”“配套难”,面对这“五难”问题,浠水县住建局一一破题。
党建引领,破解“推进难”。浠水县住建局实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模式,在“意愿征集、内容协商、方案编制、过程监督、后续管理”等方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压实工作责任。
扩宽融资,破解“出资难”。浠水县住建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中央预算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水、电、气、通信等管线表前改造费用由管线单位和政府按比例承担,表后改造费用由小区居民承担,每户出资500元。
宣传引导,破解“参与难”。浠水县住建局依托网站、小区微信群等载体发布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在人流量大的场所设置咨询台、摆展板、发传单等宣传方式;召开小区改造居民代表见面会,听诉求,找难点、想办法、制方案,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运用居民议事平台、微信小区议事群,搜集问题并及时处理,争取“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强化居民小区改造监督权;跟踪拍摄小区改造前后对比,提高居民对小区改造成果认同度和满意率。
强化统筹,破解“协调难”。浠水县住建局组织总承包单位和水电气等管线单位定期研究小区改造工作,严格按照一区一策的模式,根据实地勘察情况及居民诉求,对水、电、气、通信实行“四网合一”,保障施工顺利。
优化设计,破解“配套难”。浠水县住建局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小区改造重点,注重需求导向,打造小区休闲宜居环境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老旧小区改得怎么样? 居民点赞连说好,湖北省老旧小区改造标杆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恪守为民初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民生工程,而居民的认可与满意无疑是对这一工作的最佳反馈。
近日,记者走进清泉镇南岳庙社区顺发小区,只见小区内一片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忙着开挖管道,准备铺设排污排水管。
经过此次改造后,顺发小区居住环境大变样:柏油路取代了破损的路面,楼栋前安装入户门禁系统、强弱电箱、太阳能路灯,楼道内新刷的白墙……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居民们都格外开心。
农行小区改造后
“以前只要一下雨,小区路面就积水,现在既干净又整洁,一走进咱们小区就感觉很舒心。”家住顺发小区的居民王梓榆在自家厨房一边揉面一边笑着说,感谢政府在改造过程中满足每家每户不同的需求,让我们拥有了现在这么好的居住环境。
改造后的顺发小区
浠水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顺发小区于2021年7月开始进行改造,同年11月完成改造,改造户数240户,目前已完成小区路面硬化4410平方米,绿化景观148平方米,楼道内墙粉刷6459平方米,维修围墙2031平方米,更换供水管道922米,雨污排水2218米,弱电线路6548米,添设照明设施14个,智能门禁19套,车辆识别道闸1套,健身器材2组等。
而清泉镇莲花池社区的实中小区,经过改造后则显得“文化味”十足。在实中小区长达几十米的文化墙上,绘有“邻里情深、共创和谐”的宣传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88字文明公约、莲花池的彩绘画……道路刷黑、雨污排水、绿化景观、生态停车位、非机动车棚、照明、监控等改造内容,实中小区也都一一完成。
小区文化墙“文化味”十足
片区越大,责任越大。涉及改造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力度,而浠水县目前涉及改造人数最多的区域,当属青云片区。
青云片区涉及改造户数1564户,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片区改造”方式,以博雅花园、锦霖晨庄两个老旧小区改造为载体,计划投入8000万元用于片区服务功能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努力打造湖北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
浠水县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向强荣表示,青云片区此次改造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以大带小、以新带旧”等方式,实现小区改造后续管理的正常化、专业化,确保维护好改造成果,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改造后墙面整洁、小区体育设施齐全
居民得实惠、小区得提升、城区得发展,浠水县精准施策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质高效地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精彩答卷。(记者贺正文、鲁娜、通讯员南勇、周蕲)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