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文化兴村,种养殖富民,黄颡口镇发展有妙招
2021-01-17 15:35:20   来源:今日湖北   分享:
0

1月15日,记者走进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观黄颡口村产业园区、看泵站村扶贫车间、访上严村农家小院。冬日的黄颡口镇,处处生机勃勃,全镇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书写了一张高分答卷:全镇15个村全部脱贫出列,花果村成为全国绿色示范村、全省美丽家居乡村,尖峰等3个村被省市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文化兴村,种养殖富民,黄颡口镇发展有妙招

黄颡口镇鸟瞰图

发展产业乡村兴

记者倾听了老百姓的脱贫故事,探访了农村的新变化,感受了村民的丰收喜悦,领略了老百姓生活发生的巨变,记录了这个新时代的“脉搏”。

步入黄颡口村田园综合示范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良性发展格局,让人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

文化兴村,种养殖富民,黄颡口镇发展有妙招

水果基地

黄颡口村,曾经是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柯于耀告诉记者,近3年来,村民依靠产业发展,依托宇诚种养专业合作社、瑞明家庭农场、超丰家庭生态农场等龙头企业带动水果、中药材、花卉、菌菇产业,走出了一条安居乐业的脱贫致富之路,2020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82元。

黄颡口镇以产业为根,建立产业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全镇点发展水果、有机蔬菜、特色药材、灵芝菌菇、稻虾养殖等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草莓、杨梅、火龙果、黄桃、蜜桃、猕猴桃,养牛、养羊、养龙虾、杂柑、蜜柑、葡萄干”等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村“一村一品”全覆盖,做到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记者走进村民鄢爱容家,她坐在沙发上算着一年的收入,满脸笑意地说:“2017年发展杂柑、蜜桃、雪梨等80亩,前年开始收收益,去年除去请人打工等开支,净收入12万元,这好日子来了。”

该镇完善村级扶贫产业连片开发机制,形成了花果村“绿能模式”、黄颡口村“田园综合模式”、尖峰村“工联农模式”等11种发展模式,鼓励村村创办村级合作社,全镇15个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以上。

文化兴村,种养殖富民,黄颡口镇发展有妙招

水产丰收出售

除此之外,该镇党委政府创新“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产业扶贫奖补政策,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原则,采取贫困户自主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全镇采摘园1800多亩、中药材500多亩、花卉400多亩、水果1500亩、大棚蔬菜300亩,累计带动 600多户贫困户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当家树”、农村“致富树”和农民“摇钱树”,让1345贫困户脱贫“摘帽”。

环境整治面貌新

漫步泵站村,一条条通往各组的水泥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棵棵翠绿的风景树,一条条村巷的每一面墙体上,画着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既有泵站村民风民俗、又有《论语》、新孝24图案,色彩艳丽、造型生动,还有“永远跟党走,逐梦新时代”等醒目标语,好一幅文明新风图画。

泵站村是黄颡口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据泵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周佐华介绍,该村绘就文化墙耗时2年多的时间,共有2万平方米。自从村里有了这些文化墙之后,村民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吵闹打架的画面再也没有了,转而呈现出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和创业之星的新风貌。

近几年来,阳新县镇扶贫工作队与泵站村两委落实创新工作思路,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由过去的三类村、贫困村,建设成为先进村、示范村。

“环境美了,心里也就敞亮了。”说起自家的庭院美化,70岁的方向光满脸笑容,“庭院宽敞整洁,房前屋后栽风景树种花草,杂物摆放要整齐。开展评比活动,获奖者才有‘面子’,现在人人都争着看谁家干净呢。”

村里带好头,村民跟着走。泵站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通过改建党群服务中心、疏通沟渠,整治环境,清洁绿化,新修村组公路、创建网络监控全覆盖,使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里还通过光伏发电160KW,600亩红心柚基地、70亩花卉等产业,为每一位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多元。

“在家门口挣钱,天天都是好日子哟!”冬日暖阳下,站泵村村民卢朝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在村600亩“红心柚”种植基地打工,一个月能净挣2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分红、老伴养殖收入,去年收入4万元。不仅全家脱了贫,还走上了致富路,这干劲越来越足了。

“小家”美了,村庄这个“大家”也就美了起来。从2018年开始,黄颡口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农村“脏乱差”难题。目前,该镇组组聘请保洁员分段负责,垃圾有人管;湾湾建了垃圾池,垃圾有地放;一排排垃圾桶,垃圾能分类。全镇形成了“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运转。“垃圾基本看不到了,我们打心眼里满意。”70岁的老党员侯国兴感慨道。

农村污水处理是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江书强表示,关键要因地制宜。全镇结合改厕、改水,铺设管网,解决了农村污水收集难题,一座座小型简易污水处理设备落地,此外,畜禽粪污制作沼气或经处理后还田,实现循环利用。

乡村振兴,青山绿水,更要建立长效机制,让农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该镇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设施建设,动员村民主动参与,积极行动。同时,把环境整治写进了村规民约,设立公益岗位等强化措施。

村美民富人心齐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上严村的村民梁传艺,在政策和干部的帮扶下种植中药材100亩,他不仅年收入从入不敷出到如今的10万元,还带动3户贫困户就地就业,月薪2100-2800元。

2019年,上严村1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致富,所有村民收入节节攀升,昔日的贫困户严万春说:“过去房边系牛羊,如今屋前停小车,这生活呀,真是比蜜柑还要甜。”

上严村携手江苏商人藏雄斌大力投资开发矿山产业、村企共建绿色生态产业、喜来发鞋业等,让300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月薪3000-8000元。今年34岁的王雪芬说:“在村鞋厂打工,随意上下班,计件工资,既照看了两个上学的孩儿,又侍奉了年迈的婆婆,一个月收入3500到5000元,一举三得。”

脱贫户方花激动地说:“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上严村,更没有我今天的小康日子。”

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衔接,黄颡口镇农村的短板补起来了, 实现4G信号、固定宽带、村卫生室、文化礼堂全覆盖,让老百姓住安全房、喝干净水、用安全电、走平坦路,过好日子。

文化兴村,种养殖富民,黄颡口镇发展有妙招

村中美景

黄颡口党委书记柯登景表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村美民富人心齐。发展特色农业,种出别样好年景;创建光伏产业,太阳出来就赚钱;打造电子商务,互联网带着特产飞;推进乡村振兴,美景带来好生活。通过完善设施补短板,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让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满。(通讯员吴华臻、方皓)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