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已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银行业通过引入计算机主机在后台进行业务核算和数据计算、存储,在前台终端引入PC,彻底告别手工做账、账簿、算盘、钢笔时代,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本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空间限制被进一步解除,互联网金融服务兴起,一大批此前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微客群获得了普惠金融服务。
今天,产业智能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我们正走向第三个阶段——智能+金融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科技,与5G、物联网技术等一起,正推动实体经济向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前行。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来发展AI,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今年3月以来,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多地出台落地举措,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新基建正在加速部署。
技术升级 智能+金融浪潮将至
智能金融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领域,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从全球智能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金融业务本身,而且已经向监管、消费权益保护等方向拓展,特别是在反洗钱和反欺诈等领域,很多金融机构都使用到了机器学习技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陈文光认为,智能金融实际上就是信息化、自动化在金融领域应用的一个自然延伸,是把大量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特别是最新涌现的深度学习方法应用到金融的各个领域中。
“智能+金融”大幕已经开启,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标配。随着数据越来越丰富,信息孤岛越来越少,算力越来越强大,算法优化越来越快,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将来行业竞争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挑战犹存 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科技为金融行业带来的改变最核心的部分是风险控制问题,而这也是智能金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据Forrester 咨询公司一项调查显示,全球380位企业首席高管的调查中,42%的高管都将欺诈列为对商业成功和客户满意度的首要威胁。风控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标尺,而智能风控考验的是技术储备和人员能力的储备。
在传统风控环节中,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时效性差、效率低等问题,使得难以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引发的信贷增长。风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使得贷前审核、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监管合规等环节,都能提高金融科技产品质量及服务效率。一些力求创新与突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目前正通过构建全新的服务类型、积极有效的风控措施等方式,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率的线上金融服务。以金融信贷智选平台榕树贷款为例,榕树贷款的“风控前置”创新型模式,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海量数据分析和大数据风控领域的技术优势革新了风控能力,将供需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到首位,最大限度地降低与化解了互联网金融的风控风险。
榕树贷款运用的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技术将风控前置到营销端,可实现风险定价精准匹配,有效解决了在新的线上借贷业务场景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问题,使得金融供给与需求双方达到精准的需求连接,进而降低整个供给与需求的风险概率。
在现有的金融服务领域,榕树贷款的这种风险前置服务模式,是一种通过连接供需双方并有效解决需求效率、保障模式规范的先行服务平台,是当前有别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代表。榕树贷款拥有深厚的金融行业服务背景,在多年风控经验加持下,借助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勾勒用户画像,榕树贷款将风控前置到营销端,最大程度提升B端合作机构的获客精准度和客户质量,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不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