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 作者 许慧玲 ) 她从小像个假小子,爱戴爸爸的大军帽,爱摆弄各种玩具枪。两岁模仿战士立正稍息,踢正步有模有样。随父母闯荡虎帐,不爱扮装。
当瘟神肆虐,城门关闭,她却活跃在大街小巷,跑超市、穿小道、走药店。初生牛犊不怕虎。
为隔离户、老年人送菜买药,她义无反顾。她是武汉志愿者杨迟——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的一名90后。
谈景色变。景园小区,曾是个重灾区。安保说,又有一家确诊两例冠病,门把、过道、护拦、千万小心。
她淡定自若。
她居住在岳家嘴小区。同楼39栋一单元1901、1402、901、401户,是她承包的老人户。老人们和邻居所需物品她都是按时送到、有求必应。本楼栋有位老人发烧、身体不适。社区安排全家隔离,并把老人被送进医院。
人们惊恐,因为这栋楼里已有两人确诊冠毒。一位小阿姨给杨迟私聊,坦诚是小阿姨自己的婆婆发烧,急需喷壶、消毒水、测体器。
这就是无私的职守博得的真心实意的信任。
她把家里的喷壶、酒精送到门口,又悄悄放了一提水果,疾速去社区取体温器。下午五时,她微信告知:阿姨好!用品备齐,请查收。对方感激地回了六个字:一万个爱你们!加上三个拥抱的表情。
她流泪了。
王晋英阿姨求援,缺油少盐,她把自家的油盐火速送到。阿姨好意说,这里有两人确诊病例,电梯、楼道、万分小心啊!
其实,这楼里早有两户封条,只有志愿者知道。很多次送菜敲门时,邻居伸出头也戴口罩。
1901室罗伯伯要猪肉、水果,她斜挂黑色小包,带拖车,裹头帽,神速送到。
“谁家需要就找我。”这是她在志愿者群里的承诺。
在疫情最凶猛时,武汉封城的那一刻,(1月23日)她已向东湖社区请战。大年初七在小区8号门放哨值岗、测量体温。白雨衣、小红帽,像天使守望。
守岗执勤连续到大年初十。她又加入省直机关岳家嘴志愿者廖云(省妇联)团队。跟着朱亚萍(省委国安办志愿者三期团队总负责人)处长开始了漫长的抗疫战。朱处和社区任命她为楼栋长,主要协调团购,安排志愿者活动,和小区三期12个楼栋长协调对接,对居民订购的商品份数及收付款进行核对。组建青年突击小分队。多少个日夜,她和志愿者们值岗、测试、消杀、送货运菜。
楼栋有近98户人家,志愿者100多人,凭什么要你当栋长?凭什么要你当突击队长?工作的勤勉、关爱的虔诚、无私的执着,行动的感染胜过万种语句。
夜深月淡,风冷路黑,她拿着订单,与青年突击队成彦(省交投)和杨泽宇(某部军校研究生)在一起。冠疫、惊恐早已丢在身后。把一包包蔬菜、物资送到各户门口已是夜深人静时(11.45时)。
次日凌晨,她妈妈打开微信:你们一家人的心是金子做的。
她看到阿姨发来的信息,与妈妈相拥,泪水溢满了眼眶。
每一次的团购要与三期总协调朱处核对,再上报(省妇联领导)志愿者总负责人廖云。
2月12日在省直干部刘琳玲的带动下,她又投入做护目镜的工作。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妈妈辈,她眼疾手快,看视频指导,保质量、加速度,宛若车间女工。
妈妈担心地问,冠疫蛮吓人,你要多多保重,如果胆怯,妈妈替你去。
我是栋长又是青年突击队长,我不去谁去?
黄昏灯火,分发送菜,忙了半天。刚吃饭,有人喊:杨迟,我的菜没去拿,是同楼的老奶奶家401室。杨迟回音随即(和妈妈)小跑到小区羽毛球厂,路灯下,只有一个人影,是朱亚萍处长,因为多出了八份菜,正发愁,三人一份份卖,一份份送到家,已是晚上八时。
临走,朱处叮嘱送免费蔬菜一单元周萌。出于好奇,杨迟和妈妈了解了实情。原来,周萌一家为给两孩子治病求医,被滞留在这里。周萌是湖南常德汉寿人,老公至今滞留在老家。一家人生活处于绝境。
周萌也是志愿者,由于与她同楼栋,一来二去也熟悉了,她和当志愿者的妈妈一起了解周萌的家庭情况,商量给朱处提为贫困者捐款倡仪。基于疫情期特殊性,在取得省委国安办朱处、省妇联、省政协、省直工委有关领导的支持后,发起了一场由志愿者39栋团队的爱心捐款活动。
第二天,朱处急切的声音:杨迟,中商冻肉“秒杀”,赶紧找车派人。她火急火燎,通知青年突击队杨泽宇、成彦,恳请泽宇的妈妈杨卫东(省林业厅)出车。
一路披荆斩棘,小分队突出重围,冻肉、冻骨,各类用品、米油,应有尽有,大获全胜。
一笔笔,一件件,商品订购,核对份数,登记信息,收付款项,发布通知,参与志愿者各种活动,挑灯夜战,只恨按不住时间飞逝的脚步。
有一种战场,叫硝烟弥漫!
有一种战场,叫青春无悔!
编辑: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