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020-04-17 21:21:18   来源:今日湖北

本网讯 (作者 许慧玲)华师大教育系教授陈桂生在其专著《“教育学视界”辨析》中考证,“人类灵魂工程师”起源于(前苏联1933年)斯大林与高尔基的一次谈话,斯大林称以高尔基为代表的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1951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也正式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还觉得,在危难时刻,那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人,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事情的却更能持之以恒的人,一样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个作家的伟大,不仅帮助我们净化和改造了心灵,而且影响了和改变了生活本身,他们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上小学时,在课本上读过高尔基的《海燕》,几十年过去,在大海上高傲飞翔的海燕,那气势磅礴的诗句至今仍然令人心潮汹涌澎湃。当狂风掀起惊涛骇浪时,当闪电撕破乌黑天宇时,当暴雨抽打无垠海面时,海燕勇敢欢乐的形象久久赫然高大在我的记忆深处。(这篇宏文它主要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无产阶级先锋无私的战斗精神,预示革命将要取得胜利。)

年青时读过名作家方方老师的作品,她笔下所倾诉的大多是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贫穷潦倒。而在男性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女性沦为爱情的附属品,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成了女性的紧箍咒。《水随天去》中天美是个可怜的农村妇女,传统的婚姻观念让她认为丈夫就是她的一切,让她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尊严-----

《风景》里的主人公七哥为了改变自已悲苦的命运,他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向命运抗争,七哥之所以成功,改变自已的人生,有两个关健,一是上大学,二是娶了“水果湖”的女人-----

有一种文学激励向上、追求梦想,给人启迪----

2020年方方老师的《武汉日记》,我看了,但没看完,说不清原因。近日,又看到朋友圈里:“很遗憾,方方日记变成了----”

我更不想看完,说不出原因,但有一种悲哀。

有人说方方老师勇敢,真实反映社会不公、腐败、滥用权力,把她当做为自由和真相摇旗呐喊的勇士。甚至有人说应该给她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支持者把方方老师当成时代的良心,当代鲁迅;批评方则认为,但她的文字里充斥着“道听途说”存在事实性错误,且过于片面;(有网友做过统计,在她的日记里“道听途说”的词汇如“医生朋友”出现了116次,“医生朋友说”出现了28次;“医生朋友告诉”出现了8次,记者说出现了3次,“听说”出现了45次-----)

鲁迅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捍卫民族的尊严,鲁迅先生用他如剑的巨笔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自私和腐败。而我们的时代充满着幸福和光明。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疫情保卫战武汉、乃至全民族的今天将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我不知道方方老师和支持方的人们在疫情最严峻时,是宅在家里?还是在前沿?当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送往武汉时,当国家补贴的冻猪肉、冻排骨,蔬菜、水果送上餐桌,不知您有何感想?不知支持方又有何感想?从中央、省里、市里到下沉社区干部及志愿军者;从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到中国军人,哪一个不在冲锋陷阵?

我是一名60后,在疫情发生,武汉封城的前夜就加入了洪山区梨园东湖社区志愿者,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岳家嘴志愿者近千人,绝大多数都是党员干部。他们中有多民主党派,有小青年,有离退休人员,有一线医务人员家属、光荣军属。志愿者们随时待命,在群里“秒抢”差事,抢不到事的人求情,抢到了象“中举”,全然没有对冠疫的惧怕,有的只是一往无前。

他们下基层、访民生、时时处处想着百姓。每一分钟的忙碌都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站岗巡逻、消毒杀菌、拖地擦拭、团购卸货、送米运菜、为独居老人、为隔离户送暖-----有个省直机关处长家属担心“抢”不到事,跑到社区请求。当她迎着风雨巡视,薄薄的塑料雨衣在风中飘舞,我的心被深深打动;因为我知道她是从社区求来的“差事”,并且从始到终每天站4小时。几名退役老兵从大年初九站岗巡逻、消毒、到城门解封。有个省直干部为隔离户送菜,路过我的家门时,才知道他是无时不在逆境中前行。有个70后的朋友,夫妻俩靠小卖店为生,无子祠,方舱医院开建她就去当志愿者,每天近距离和病人接触,丢下多病的丈夫。还有一对90后新婚夫妻,妻子是省中医院护士,丈夫是省直干部,武汉志愿者,两个爸爸都患癌症,他们从大年初一奋战到现在。感人的事真的很多,虽然也有方方老师笔下的不堪,但对于我来说,是有生以来感慨万千、心湖澎湃最多时------

当城门紧锁,我吃上冻肉,蔬菜时,从内心深处感谢祖国感谢党!

当疫情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声令下,集结精锐,武汉一下子多了3000多中国顶级医务人员攻克难关,我从内心深处感谢习主席感谢党中央!

当四面八方的救援人员和物资纷纷抵汉,我从内心深处感受有爱的力量和希冀!

当身边的志愿者一个个奋勇当先,不畏险情,我又从内心深处感到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武汉精神!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能只从狭义的方面看,更应该以广义的视角去认知。

 

编辑:晓颖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