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人工智能安防系统成摆设,24小时政务服务打折扣——人心不够暖洋洋 机器就会冷冰冰
2019-12-27 15:52:12   来源:湖北日报

投资百万元建设的人工智能安防系统,迎接领导检查后就“罢工”成了摆设;承诺提供24小时不间断政务服务的机器,被安放在工作区域,享受“朝九晚五”待遇,管理者一问三不知。

  问政现场,点评嘉宾直言:“看似机器出问题,其实是人有问题。”

  人脸识别门禁,领导检查完后就停摆了

  2018年11月,江岸区翰林紫园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后升级为智慧小区,满心欢喜的居民们纷纷带上身份证去采集数据,并拆除了过去的接触式门禁。

  可是好景不长,智能门禁系统在领导检查完两个星期后就停摆了。前端识别系统屏幕显示“请联系管理员”,警务室里的后台监控屏幕则一片漆黑。

  居民的投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应,被派出所和物业之间来回踢皮球。被问及系统失灵的原因,社区民警给出的答案是“厂家说设备是被晒坏的”。

  对此,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夏俊回应,该系统无人维护的原因与建设模式有关。他说,2018年,智能安防建设尚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企业自投费用打品牌,后期不愿投入维保费用。未来将进行摸排,将同类情况纳入政府维保。

  点评嘉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事评论员王健,按铃打断了他的发言。王健认为,虽然是企业弄了个半拉子工程,但责任不全在企业。作为主管部门,应该理顺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要立规矩树标准,敦促他们做好后续服务,这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居民应负的责任。

  全天候服务,为何缩水至“朝九晚五”

  近年来,武汉市投放了不少自助政务服务机,旨在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办事服务。

  然而问政短片却显示,数天时间里,巡查员走访武汉市四个区的部分街道和社区,发现不少自助政务服务机被安装在工作区域,非工作时间不对外开放。

  工作时间缩水成“朝九晚五”不说,面对办事人的询问,部分自助政务服务机管理人员一问三不知。

  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张贵达解释,虽然已经上线4个多月,但目前自助体系还在建设完善过程中,因为安防设施没有安装到位,机器尚未正式移交。他说,4个多月以来,自助系统已经办件超过50万次,大多数运行良好。自助政务服务机的运营管理有相关制度,但是目前没有落到实处。即将开展全面检查,确保每一台机器发挥作用。

  点评嘉宾王健直言,既然设备和系统还在调试,就不应急于拍胸脯作保证。政府部门作出全天候政务服务的承诺,老百姓就会有期待感。承诺不践诺,最后受伤的是政府公信力。

  点评嘉宾郭静说,智慧城市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出现问题,机器是替罪羊,其实根子在人身上。智慧城市建设既需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治理能力。人不上心,再智能的机器也是傻乎乎冷冰冰的。

  记者手记

  细微之处见真章

  李源 汤炜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体系完善与否,治理能力提升没有,细微之处见真章。

  电视问政聚焦民生是传统,虽然曝光的弱点和短板在一些人看来是小事,但“小事会拖大,大事会拖炸”。

  小事管不好,事情就会变成事件。不仅让人失望,也让政府受伤。

  大江大湖大武汉,既要有完美呈现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豪情万丈,也应有妥善处理细枝末节的民生情怀。

  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

  只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才能为人民积蓄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才能为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再立新功、再添光彩。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