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鱼肉厚,从背上剖,入味快,易晾干。”进入冬至,正是腌鱼好时节,12月23日,鄂州市鄂城区花湖镇八庙村昌盛养殖生态渔业基地,负责人梅甫良正在指导村里几个贫困户腌鱼。
“传统盐腌鱼太咸,我们用酱油、花椒、生姜腌,食材健康、色黄味香、咸度适中,特别受消费者喜爱,今年来订制的有1万多斤了。”57岁的梅甫良黑黑瘦瘦,却倍儿精神,他告诉记者,不只是腌鱼,基地的鳜鱼、鲌鱼等鲜鱼也销得不错,估计今年基地产鱼45万斤,产值达500多万元。
“以前这几百亩水面一年收益才几千元钱。”梅甫良介绍,因为山洪频发,基础设施落后,八庙村这500多亩的水面,却只是一个遇旱便干、遇洪便灾、杂草丛生的荒湖。
2014年,在外做建材生意的梅甫良毅然回乡发展,成立了昌盛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改造荒湖,开挖沟渠、引流洪水、开挖新池,形成了一湖二池,并石化园区道路,新增了排灌泵站、增氧机、投饵机等设施。同时,他本着“以鱼养水、以鱼保水、以鱼活水”的宗旨,聘请了中科院水产专家作技术顾问,走出了一条生态健康养殖之路,终于将昔日荒湖变成了“金银湖”。
一次偶然的机会,梅甫良了解到这个全新的腌鱼方法,他试着做了些,来此垂钓游玩的人都觉得好吃,希望带些回去。到后来,要求“特别定制”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他便完善了腌制方法,将其当成基地特色产品来打造。如今,昌盛腌鱼名声在外,成了基地的一块“吸铁石”。
通过产业带动,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梅甫良的追求。从成立合作社开始,梅甫良就请贫困户在基地打工就业。51岁的周先军患有膀胱癌,家里日子举步维艰,梅甫良请他在基地做些轻体力活,每年打工收入有2万多元。目前,在合作社打工就业的贫困人口共有10多个。
“离鄂州城区30公里,距黄石城区3公里,距汉鄂高速2公里,发展‘一日游’我有信心。”梅甫良表示,基地正在利用区位优势打造观光休闲之地,种起了葡萄和蔬菜,建起了办公楼和餐厅,开发旅游产品,希望以此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分享产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