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湖北武汉:力推“两减” 三个效益大提升
2019-12-19 16:08:22   来源:今日湖北

从2016年起,武汉市在全国抢先开展“两减”(即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减量化)促“两增”(增产、增效)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18-2019年,又将作物扩大至稻、藕、瓜、果、菜、菌、特色水产等全面推广。作为项目实施的主管单位武汉市农技推广中心,大力推广“两减”成果,督促每个区办好核心示范区,探索长效机制和核心技术,实现优良品种、栽培方式、各种科学方法的集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全市两年累计减少化肥用量约 4808.16吨,化肥减施 22.76 %;减少化学农药 23.81吨,化学农药减施 22.51%;建立核心示范区12000亩,辐射带动162000亩,减施提质增效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丰收。


汉南:减肥节药20%以上  效益提升8%以上


今年7月,武汉月月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中国葡萄产业互联网大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最美葡萄园”。据介绍,这得益于该公司实施了两减项目。

今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遴选了6家新型经营主体作为2018-2019年两减项目实施单位,涉及葡萄、甜玉米、甜瓜、快生菜、西兰花等作物。核心示范面积1100亩,辐射面积1.2万亩,核心示范区推广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成效显著,达到了示范区比常规栽培减肥节药20%以上,效益增加8%以上的目标。

武汉月月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两减项目,“阳光玫瑰”葡萄亩平增产51.8公斤,增产达10%;亩增效2019.5元,增效率14.9%。

项目启动,该区严格申报条件,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主要的申报主体,结合本区主导产业,综合考虑企业的技术力量、生产规模、基础条件、管理服务和产业化水平等因素,确保优中选优。

该区注重日常管理,建立了资金使用台帐、工作档案,包括日常农时记录,并按要求树立了示范标牌,明确试验示范内容、承担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注重宣传引导。4月18日召开了两减工作部署和培训会,6月20日召开了两减技术推广示范工作现场会,7月11日召开了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会。在6月20日,副区长李彩云参加了现场会,并对两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新洲:“两减”项目辐射带动3.1万亩


在武汉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新洲区两减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2018-2019年两减实施业主的申报、遴选、公示及实施,至10月底,已完成核心示范区建设面积3145亩,比计划面积超出795亩,辐射带动面积31000亩。

——指导和督导。举办了三次项目促进会:4月8日专家评审会,从13家申报合作社和企业遴选了10家作为实施单位;4月15日项目推进会,邀请市推广中心副主任朱林耀专家,对10家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培训,区农技中心负责人叶金喜动员和部署,同时,还邀请了9家肥料和药械服务企业对两减项目进行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6月27日宣传推介会,邀请社区和推广中心党员参观武汉市大家山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病虫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化示范现场,宣传两减生产技术,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因地制宜,一企一策。被遴选上的10家企业和合作社,有8种种植模式,涉及4类作物、7个品种,实施方案的制定没有统一的模式。项目组经过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实行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因地制宜、一企一策。

——同台竞技,各显神通。为了把两年的项目做实做出成效,项目组对实施单位采购的物质进行了遴选,杀虫灯、诱捕器等设施,至少邀请两家企业对接,同台竞技,优中选优,力促服务企业拿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项目宣传。邀请新洲区电视台宣传报道,多次邀请区财政局领导现场指导,邀请社区党员代表到两减基地现场观摩等。在《新洲植保》上登载,利用农资平台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平台发放约10万份资料。


黄陂:实施“两减”项目 作物量质双升


“化肥施用量减少28.59%、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9.37%。”黄陂区通过实施“两减”项目,一大批两减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双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黄陂区通过网上公示招标、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择优8家项目实施单位,并制定了《2018年度黄陂区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实施方案》。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示范区项目总增收169.24万元。其中,蔬菜核心示范区增收38.4万元,林果核心示范区增收130.84万元。如禾盛吉公司草莓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10kg,项目效益增效30.24万元;高家庄合作社葡萄园增收19.2万元,桃园增收8万元,亩节省化学农药成本20元,亩节省化肥成本15元,项目效益增收27.2万元;典林公司葡萄亩增产12.5%,桑葚亩增产14.28%,采摘基地葡萄醉金香甜度与去年比较提高2%,产量比去年提高30%,由于葡萄品质和口感的提升,采摘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0%以上。项目直接增收36.4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品质提升,农产品更加安全,各实施单位农产品抽查合格率都达到100%。二是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增收,典林和华希两家水果采摘基地游客量分别比去年增长20%。三是提高了周边农户的打工收入,对解决基地周边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四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使用两减技术,提高了科技水平。

生态效益:通过项目的开展,各项目示范区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通过利用有机肥的沟施技术,有效减少了示范基地化学肥料的使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实现了肥料的减量化。同时,示范区全程使用性引诱剂、生物农药、石硫合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使示范区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蔡甸:立足“两减”提质增效


蔡甸区根据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全市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为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和实施“拥抱绿水青山”行动,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科学进行农作物标准化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蔡甸区两减工作被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授予2018年全省减药减量控害增效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2018-2019年申报两减项目的新型经营主体分别为9家、10家,通过遴选,有7家、6家入围,分别在葡萄、甜瓜、稻虾种养等项目实施,辐射面积34000亩。两年“两减”示范区使用有机肥745吨,配方肥135.1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63台,诱捕器7650个,诱芯27700个,生物导弹2300个,黄板54000张,蓝板6000张,田间取土130个,化验土壤750项次,开展田间试验26个。

——强化组织领导。以市推广中心副主任李桃青、科长苏兵为市级项目督查专班,以区推广中心主任辛江华为组长、副主任王胜军为副组长,主要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申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验收工作。以植保站高级农艺师黄明生、土肥站高级农艺师曹国松全面负责督管技术实施工作,以农作站高级农艺师朱文革负责项目全面协调、资料收集督管工作;技术专班成员同时负责项目实施期间田间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工作。

——严把程序关口。按网上公示、企业申报、专家评审、总支会讨论、网上公示结果,项目实施监管、总结验收、总支会研究、拨付资金等9个程序严格把关。

——突出特色产业。藕、瓜、藜、薯、菜、菌、特色水产是该区主要特色产业。让两减项目在不同作物上示范应用起到很好的推广带动作用。

——促进产业扶贫。最大程度发挥两减项目在助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和综合效益。选择了10个贫困村开展两减技术示范,带动119贫困户增收,确保按期脱贫。

——推行包保制度。将责任目标分解到科室、站,形成部门协作、主体到位机制,确保两减工作顺利开展。采取农企对接,落实包保制度。同百米生物、合缘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让其提供技术支撑。

——两个效益俱佳。核心示范区开展“两减”工作,改变了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同时,项目开展中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主导品种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及品牌效应。在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绿色种植模式,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节能减排;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态资源。


江夏:做细做实“两减”工作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江夏区农技中心在武汉市农技中心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做细做实两减工作,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成效显著。

江夏区青龙山林场郑家山茶场承担茶叶两减项目示范推广,面积200亩,通过施用有机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投放生物导弹等技术,示范区实现了化肥减量50%,农药减量35.5%,增产20%的效果。

武汉市江夏能平合作社承担水稻两减项目示范推广,面积350亩,种植惠Ⅱ优7408再生稻品种,以瑞泽园和百米生物2家科技企业为支撑,将有机肥和40%的配方肥混合深施、翻耕,开展绿色防控,利用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干式诱捕器、黄色诱捕板、投放生物导弹等,示范区实现了化肥减量25%,农药减量39.3%,增产10.3%的效果。

武汉市金水绿源农业有限公司承担蔬菜两减项目,面积450亩,示范品种为菜用甘薯鄂薯10号。通过施用有机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板、诱捕器等技术,示范区实现了化肥减量25%,农药减量24.8%。薯尖售价比传统种植高出17%左右,其综合经济效益每亩提高了1000余元。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支撑及管理。通过核心区示范、开展培训、实地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推进两减工作,切实让种植业主和农户认识到两减是在农业生产中减少投入情况下增加收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东西湖:“两减”核心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收1007元


东西湖区坚持“增产、经济、环保、高效”的施肥用药理念,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在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了武汉市2018-2019年两减项目,有效减少了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两减核心示范区亩均节本增收1007元。

项目实施以来,大力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实施减化肥、增施有机肥等减肥措施;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9项减药技术:弥雾喷粉、使用酸性氧化电解水、嫁接育苗技术、熊蜂授粉技术、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导弹、黄、蓝色粘虫板及使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2018-2019年,累计在10家企业及农业合作社实施两减核心示范面积2165亩,辐射带动30100亩,核心示范区使用有机肥1276.35吨,配方肥128.7吨,黄色粘虫板12.45万张,蓝色粘虫板7.7万张,防虫网3.02万米,杀虫灯129盏,性诱剂与诱捕器5150套和生物导弹2600卡,开展宣传培训27次,参训人员达1520人次,发放两减宣传资料4750份。

两减核心示范区减少化肥使用24.39%,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7.45%,,亩均节本增收达1007元,市、区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100%,显著提升了全区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

该区的经验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个“得力”。

组织得力:成立两减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组织技术服务小组,落实技术服务。

宣传得力:通过社会媒体、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用药知识,同时开展两减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意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监管得力:两减项目由市农技推广中心指导、监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服务总站主体实施,参与项目的企业、合作社具体承担,采取承担者法人负责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分工明确,层层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着力打造“推广名片”助力“两减”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竭力将水稻新品种展示打造成为优质优良水稻种子的推广名片,为水稻新优品种提供表现的舞台,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比拼的擂台,为各种子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为优质优良品种提供宣传的展台,助力两减,为农产品提质增效,贡献了科技的力量。

2017年以来,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武汉市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水稻新品种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示范活动,参展企业达57家,参展品种119个次,组织种植大户和经销商到展示基地参观观摩30余次。

针对武汉市两减工作对品种的需要,重点推介适合虾蟹稻、鱼稻、蛙稻、鳅稻等种养模式栽培的水稻品种,通过展示示范结果,及时发布适合水稻、水产品共生的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绿色种养,培育水稻水产品共生示范户,使优良品种、主推技术和绿色产品协同推进,良种良法配套,从而助推两减,促产品优质优价两个效益双提升,受到了农业生产者的欢迎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赞扬。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