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十年航道之上,全国城市发展正追风逐浪,百舸争流。
此前,无论是“新一线城市”,还是“北上广深武”,在一系列有关经济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商业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的各类纵横评比之间,武汉都已然被置于醒目C位。
梳理武汉的城市主航向,从码头繁盛,到钢花飞溅,从车都奔跑,到芯屏端网,产业更“轻”,而动能则愈“强”。
其间,如船之风帆,谁将是武汉未来的超级引擎版块?
光谷,当仁不让。如蝶化蛹、鱼化鲲,作为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31年间,这片热土完成了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巨变。
根据数据统计,光谷现有人口168万人,占武汉常住人口的15%。也就是说,每7个武汉人中,就有1个是“光谷人”;同时,35岁以下青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量近70%,光谷正成为武汉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区域。
更多人求学于此,创业于此,追梦于此,生活于此,让光谷在速度之外,也有了新的温度。
对此,恒大旅游集团携其重磅IP“恒大童世界”,以一座大体量、超规格、多业态的“文旅大城”——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落子于此,助力“大光谷”在产业骨架铮铮之下,也有了肌体丰满的“新生活”与“优体验”。
从中国光谷,到世界光谷
这里有“瞪羚企业”,也有“美好生活”
对于光谷,有三问。
源何强大?成绩几何?未来向哪?
探动力,有表征,也有内核。
其中,有显性数据——截至2019年初,集聚企业7.5万多家,其中高科技企业2328家、瞪羚企业30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超60余家。
有隐藏变量——包括卷皮、斗鱼、盛天和宁美在内的“互联网+”四小龙聚首于此,引领孵化更大的科创集群。
有可感变化——光谷广场的白色巨帆,变成璀璨星河。环绕于此,武汉曾经繁华的尽头,变成了未来的起点。
有不竭活力——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集聚于此,光谷“3551人才计划”启动,引入包括4名诺贝尔奖得主,61名中外院士,399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有千亿引擎——不断分裂蜕变,形成5大千亿引擎,一个以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共为基底的“五谷丰登”格局已然成型。
谈成绩,也是颇为亮眼。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的2019年度半年“成绩单”之中,光谷前6个月战略新兴产值745.8亿元,占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3%;新增企业1.2万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98家。
与此同时,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工业投资增速、进出口总量和一般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内,光谷7项经济指标位居武汉各区TOP1,其中GDP同比增长10.8%。
眺未来,光谷啥模样?
“一芯驱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正着力建设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立下每年新增企业2万家,GDP达到2000亿元,服务200万人口的“三年三两”硬核目标,全力从“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进发。
其中,将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及多个重大项目、应用场景,擦亮“创新光谷”;围绕“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产业集群,托起“富强光谷”;通过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放飞“美丽光谷”。
三问三答之间,“大光谷”发展路径逐渐明晰——不仅有领衔行业的“瞪羚企业”,更有落于微处的“美好生活”。
从产业更强,到生活更优
“大光谷”正衍生更多需求端、增长极
此前,武汉将城市工业版图定为“四极”——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
占据城市棋盘的天元四角,这四大版块各有产业所长,也希冀通过下一步落子,弈获更好站位,谋得更大发展。
对此,光谷除了芯屏端网等“主帅产业”之外,还有哪些可以发展的“象士产业”?
答案,落于文旅之上。
根据《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全市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突破5000亿元;金融、商贸、物流、建筑等行业增加值均过千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8200亿元,增长2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7%以上。
对于旅游、会展、设计等产业,报告则使用了“加快发展”。这一背后,是相关产业的亟待提速、提质与提升。
对此,优势延展、短板待补,文旅产业之于光谷发展,之于武汉未来,已愈显重要。
此前,武汉市推出《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武汉赶超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个“赶超发展”,一个“战略支柱”,足见政府对于城市文旅产业,寄予的殷殷厚望。
与此同时,武汉旅游业“十三五”也为城市现代文旅产业的发展,设定了一系列目标——“到202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亿人次,入境旅游者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30亿元,使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至40%。”
大势之下,城市现代文旅产业,也成为光谷亟需“填空”,极大“加分”的地方。
在经济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升级的当下,文旅产业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刚需”,成为生活“常态”,被预测为下一个支柱产业和万亿产业。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旅游产业将在未来5-10年达到15万亿规模,占国家经济总量的15%-18%。
对此,光谷正好可趁文旅消费热力的极速释放,衍生更多的需求端、增长极,去围绕“文旅+”讲好故事,提升品质,做优体验,塑造自身产业的新一极,打造城市发展的又一谷。
从“新文旅”,到“第六谷”
恒大携超级IP,助城市文旅提质再升级
“仓禀实”的光谷,正产能更强,需求更多维、更丰富。
产、商、文、旅、住、教、康……如同钻石的不同棱面,这些产业共同形成了一个更加耀眼的光谷。
对此,在各项经济数据的领航之下,光谷近年来正积极探寻更多城市空间的“亮点版块”,功能的“完善版块”,去为城市生活氛围、文旅需求做补充、做加法、做提质。
于哪里落笔?于哪里开篇?
依托《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之中,“大武汉都市区”对于鄂州的纳入,鄂州正成为与武汉同城化,与光谷协同化发展的纵深腹地。如同一块待琢璞玉的鄂州红莲湖,也成为“大光谷”文旅破题的优选答案。
这一雕琢者,则是恒大。
以一座斥巨资打造,集游乐、休闲、文化、商务、旅居于一体的地标级旅游目的地——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恒大旅游集团助力“大光谷”生活的更品质、更美好。
据悉,这一项目属于恒大全国“大文旅版图”战略拼图的重要一块,核心IP为恒大旅游拳头产品——“恒大童世界”。
这一IP专为2—15岁的少年儿童打造,定位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大型童话神话乐园;以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故事为核心内容,原创推出“璀璨中华”“魔幻西欧”“探险南美”“神秘古国”“漫游海洋”“穿越太空”等6大主题园区。
目前,恒大“童世界”已在贵阳、长沙、开封、太仓、句容、西安、成都、武汉、长春和沈阳等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实现15个项目布局,预计2021年起陆续实现开业。
依托这一大型与重磅IP,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将以“文旅+”为思路,做加法,做升级,着力打造一个奇幻而瑰丽的东方童话世界。
根据规划,项目将拥有约12.8万平方米欧式城堡酒店,约6.6万平方米国际会议中心、约6万平方米现代博物馆集群、约6万平方米万国美食街、约5.8万平方米缤纷商业广场、约4.5万平方米国际会展中心、约2.6万平方米大型演艺中心、约2万平方米浪漫婚礼庄园等国际级配套。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博物馆集群将由奇趣体验博物馆、科技体验博物馆、海洋文化博物馆共同组成,形成华中地区主题最多、规模最大的现代博物馆矩阵。
这一项目,以超级规模、多元业态、造“城”之势,将与“大光谷”的产业经济版块形成强大互补,完美耦合。
对此,一个大胆的“城市猜想”渐成——在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五谷丰登”的现有格局之下,“大光谷”是否会以文旅经济为突破口,形成城市又一增长极?鄂州又能否借势恒大落子,打造光谷的文旅“第六谷”——“乐谷”?
愿景美好,探索不息。鄂州正加速与“大武汉”共融,奋力与“大光谷”同振,恒大的助力,则为这个可能性,增加了又一个重磅砝码。
城市智囊献策 光谷“第六谷”如何炼就
——2019大光谷文旅融合高峰论坛暨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价值认证活动圆满落幕
1976年,武汉东郊,南望山下,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诞生。
曾经的地方研究所,如今已成“世界烽火台”。围绕于此,一个追光而生,聚光成谷的小鱼,用31年时间点化成“鲲”。
而今,附于它的肌体之上,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一枚枚产业鳞片泛着耀眼光芒。
在长江经济带之上,武汉如何击水中流、翻腾跳跃,光谷这条巨鲲都将打下重要头阵。对此,它需要更强大的动能,更持续的活力、
在哪里寻找大光谷经济的“新流量”?从哪些方面去丰富大光谷的“表”与“里”?在光谷多年的聚峰成谷之间,哪里又将成为它的“新一谷”?
昨日,一场以“点亮武汉城市新版图 构筑世界光谷‘第六谷’”为主题的2019大光谷文旅融合高峰论坛,在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盛大举行。
包括省内主流媒体、财经研究、城市规划、文化发展、咨询机构等领域专家智囊共聚,从各自角度,展开纵论与探讨。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武汉大都市区”概念的提出,为大光谷的纵深东进,与周边版块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活动之中,一位资深媒体人表示:“从跨城地铁的开通、两地经济的往来,尤其是顺丰机场的建设,都预示着从地域相近、交通相邻、人文相亲的角度,武鄂正加速一体化。”
在此背景下,恒大重磅落子鄂州红莲湖,打造的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连同周边的PVCP国际文化旅游项目、葛店文体公园、红莲湖国际乡村高尔夫俱乐部、红莲湖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正形成一个巨大的现代城市文旅“旋涡场”。
在光谷、药谷、智谷、金谷、才谷共为“五谷丰登”基底之下,以产业辐射,以功能填充,以格局重构,在头雁恒大旅游集团的助力之下,这一“大红莲湖文旅版块”,或将构筑起一个以“乐”为新IP的光谷“第六谷”。
这是大胆构想,也是全新命题。以“乐谷”为导向的光谷“第六谷”可否构建?如何炼成?专家智囊们纷纷就此展开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活动当天,由湖北日报、克而瑞、乐居武汉等主流媒体与机构,共同向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颁发“华中文旅风尚地标”奖牌和证书。
看好“大武汉” 这座城市具有6大优势
知名财经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叶青
去年,武汉的GDP排名全国第9,未来的目标是继续向上走。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看好武汉这座城市,认为它具有6大优势:
第一是区位,武汉到国内重点城市的距离,大多在1000公里左右;第二是科教,武汉本地两院院士总数达到80位,大学生数量居世界前列;第三是产业,从商贸、钢铁、汽车、光电,再到我们现在所提到的芯片、文旅,不断优化升级;第四是文化,拥有古琴台、黄鹤楼,楚剧、汉剧等,成为京剧的源头;第五是水资源,武汉城市面积的1/4是水,这在中国省会城市之中是独一无二的;第六是改革创新,光谷即是典型之一,经过6次扩容,从最初面积24平方公里,逐渐长成了现在的“大光谷”。
聚焦“临界地带” 助力区域空间和功能升级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东湖分院总工程师 耿云明
从“武汉城市圈”到“武汉大都市区”,近年来通过持续的动态跟踪分析,我们将视野逐渐聚焦到了“武鄂临界区”,研究同城一体化趋势下的区域空间联动发展路径和策略。
围绕红莲湖、豹澥湖方圆近20平方公里的武鄂临界地区,现如今的创新活动、产业发展、城镇服务等方面最具有同城化基础。结合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新要求,通过整合科创、文化、生态等要素,积极谋划战略性和特色型引爆项目,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该区域同城一体化发展进程,也更有助于“三十而立”的光谷继续东扩发展,实现大光谷地区整体空间和功能升级,为打造“世界光谷”奠定基础。
融入多元基因 培育“光谷东”特色文旅品牌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张薇
红莲湖版块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大光谷”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
同时,依托光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地缘优势,结合该区域文旅消费能力较强、市场需求高品质的文旅产品等特征,借助光谷高新科技集聚发展的动力,长江中游湖泊湿地自然生态优势,依托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这种具有差异性的项目,积极打造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高品质文旅产业集群。
在这一过程之中,需要把光谷的文化要素、人文记忆、创新发展等基因充分融入沉浸式体验旅游产品之中,打造“光谷东”的特色文旅融合高地,助推形成武汉城市空间的“新兴版块”和“亮点版块”。
未来造“产业光谷” 更造“生活光谷”
克而瑞武汉公司总经理 吴洋
光谷正处于整个“武汉大都市区”的中心,位于城市由西北,向东南发展廊道上的中心,衔接鄂州、黄冈、咸宁和黄石等部分区域。
对此,大光谷的产业融合,也代表了城市的功能融合。
在过去的发展之中,以5个千亿规模产业,光谷已经形成了“五谷丰登”的格局。对此光谷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是“产业光谷”,更是“生活光谷”。
在这一背景下,位于红莲湖版块的武汉恒大文化旅游城,通过一座有生态,有游乐,有文化,有商业,有居住的“全能型”文旅生活大城,为大光谷的发展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内涵,在城市产业基础与服务功能之上,做出更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