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在随州高新区辛天英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见证下,随州市淅河镇居民黄某从余某手中拿到拖欠多年的钱款,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3年7月,余某找黄某借款50万元做生意,后因经营不善破产,无力还款。今年11月下旬,黄某找到辛天英社会服务中心,请求帮助调解追回钱款。辛天英带领工作人员,将在外地务工的余某请回随州,召集当事双方协商,讲法律、讲政策、讲诚信,苦口婆心做工作,并动员各方筹齐钱款,最终化解纠纷,双方握手言和。
腾出门面当起“和事佬”
今年53岁的辛天英,原是随州市淅河镇的一名个体工商户。1998年春,辛天英和丈夫筹集20多万元到广州做生意,不料被骗。一位热心朋友放下手中的工作,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追回钱款。“我也要传递爱心帮助他人。”从此,辛天英踏上义务调解之路,一做就是21年。
起初,辛天英利用业余时间当“和事佬”。渐渐地,她爱上了义务调解这份“职业”,下决心当成事业来做。2013年1月,她放弃工作,腾出自家的两间门面房,挂出“辛天英义务调解工作室”的牌子,并邀请3名爱心人士担任义务调解员。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交通事故……无论事情大小,工作室全部接收,用心用情调解。不管遇到多难的事,辛天英总能让各方满意,她说秘诀就是“用爱调解”。“每次遇到纠纷,我们都以‘调’为先,以‘解’为本,以‘和’为贵,用‘爱’化解。”
2018年1月6日,一辆大客车在随州高新区漂水河路段发生侧翻事故,造成3人遇难。市政府邀请辛天英参与善后调解。她陪伴浙江籍遇难者家属5天5夜,用真情化解分歧,达成赔偿共识。事后,该家属从浙江给辛天英寄来写着“车祸调解暖人心”的锦旗。
今年1月26日,随州市民杨某因精神病发作,在曾都区双龙寺路段跳入护城河排污井内溺亡。杨某父母多次上访,与相关部门协商赔偿未果。辛天英得知后,主动介入调解,耐心开解、劝导,进行多方协调,经过半个月努力,最终促成和解,息访罢诉。
一次次成功调解后,辛天英名气越来越大,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
今年7月26日,宜昌市某高尔夫球场务工人员钟某不慎坠入电梯井死亡,事故双方就如何赔偿僵持不下,情急之下辗转找到辛天英。辛天英得知后马上赶到现场,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调解,不厌其烦地周旋,最后终于达成双方认同的调解协议。
带出11人的“民间灭火队”
21年来,辛天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数千件,化解重大群体事件27起,防止民事转刑事案件63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辛天英因此获得湖北省道德模范、全省综治工作先进个人、“湖北好人”等诸多荣誉,连续两届当选随州市人大代表。
“现在一天接两三个案子是常有的事,今年8月最多的一天接访7起纠纷。”辛天英说。在她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满墙的锦旗、成摞的证书和10多个贴满标签的记录本,这些都是她从事调解工作的见证。
为提高调解水平,辛天英买来法律书籍自学,并四处宣传法律常识。“调解邻里纠纷时,我们宣传《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等,宣传‘远亲不如近邻’、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好传统;调解经济纠纷时,我们宣传《经济合同法》,宣传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的好传统等等。”辛天英说。
今年6月,辛天英在随州高新区支持下,将工作室扩大为“辛天英社会服务中心”,义务调解员增至11人。她还动员女儿加入,担任文秘。短短几个月来,中心成功调解矛盾300余起,成为随州市开展“逢四说事”活动的重要阵地。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周亚林说:“辛天英的义务调解,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稳压器’,是综治、公安等部门的得力助手。”
辛天英说:“我会坚持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义务调解员队伍,用民间力量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