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百强区,去年武汉有5个区入选,今年增加到7个,一个城市有七个区入选全国百强,武汉区一级实力增长势头非常明显”,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赵睿翔12月10日接受长江网记者专访,认为武汉建设新一线城市具有历史渊源、基础雄厚,眼下呈现厚积薄发的绽放态势。
七大全国百强区各有优势,夯实武汉新一线城市建设根基
课题组对于三度上榜的武汉江汉区进行了分析:江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在百强榜中非常靠前,它的二、三产业规模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特征,产业结构更现代化,符合我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设想。同时江汉区作为武汉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地带,它的人均、地均产值水平较高,在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培育引入方面起到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希望它将来能够继续发挥引领带动的作用,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汉阳区2018年全国百强城区中位列第76名,2019年度跃升到第54位,该区注重发展的质量,明晰产业的定位,在保证发展连贯性和持续性的基础上,很好地兼顾了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同样上榜的江岸区,课题组关注到:这几年江岸区努力建设长江左岸,在如楼宇经济、金融服务业等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高端服务业新兴业态取得较好发展,呈现较强的集聚态势。
武昌区与洪山区依托武汉市众多高校的优秀人才支撑,打造校友经济圈,积极招引高新企业入驻,为未来经济发展蓄势,前景值得期待。
新上榜的区中,东西湖区、江夏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课题组认为:这两个区重视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小微精新”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建设了综合产业生态,通过建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了多种方式的高质量发展。
赵睿翔对长江网记者说:全国百强区,武汉占七席,进步明显。
他强调:评选过程当中,非常关注创新能力,比如辖区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企业营收的比重,以及专利授权量和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等。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区一级发展可从六方面着力
晋级百强区后,下一步怎么办?赛迪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强调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对于发展提出六方面具体建议:
*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证目标及方向的可行性、连贯性、战略性、前瞻性。
*系统评估诊断城市发展。结合实际,全面分析,找准在新一代城市群发展建设中的抓手,超前谋划,精准施策。
*响应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立足区一级自身特点与优势,深度融入各级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区域联动,发挥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区-县-乡”融合发展模式。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内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升首位度、贡献度及综合竞争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技术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智能平台简化流程、提升效率,制定政策激发投资热情,完善人才引进培育系统,建设打造管理高能力、创新有实力、市场有活力的高质量发展区。
因工作需要,赵睿翔与课题组同事经常往返武汉,对于武汉近几年“每天不一样”的发展成果印象深刻。他提到:通过把握筹办军运会等多种发展契机,近年来武汉市基础设施水平和营商环境均有明显提升与优化,如三环线及市内高架的完善,极大提升了武汉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和发展协同性,加强了各城区间的协作程度。在百强区的引领带动下,武汉的发展兼顾软硬两方面实力的提升,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