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
他们带着“镇馆之音”来汉,打开你的耳朵
2019-12-10 11:17:35   来源:长江日报

房县《诗经》民歌,唐教坊记载的西安鼓乐行乐,9日上午,来自全国五家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的“非遗”名作,在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上演。精致奇巧的古乐器,令观众大开眼界。

  艺术院校(部分)博物馆馆际联合展演,是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艺术院校博物馆与‘双一流’建设”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项目第四期巡展——艺术院校(部分)博物馆馆际联合图文展、艺术院校博物馆与“双一流”建设论坛、主题工作坊等,将陆续开展,来自美国、丹麦等国内外百余名学者出席了9日的开幕式。

  开幕式上,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的艺术家和演员,分别表演了镇馆之音——“非遗”名作。湖北房县向坝民歌、《诗经》民歌,浙江龙泉畲族民歌演唱,西安鼓乐、上海二胡演奏,广西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乐器表演,既有原汁原味古曲,也有时代新歌,各擅胜场,气氛热烈。

  为让古乐获得新生,每场表演前,专业学者做开场“导聆”讲解,帮助观众充分领略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文化魅力。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天际》中的贵州玉坪笛,早在1915年就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质奖,是中国最先获国际大奖的民族民间乐器。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玉屏箫笛,还是贵州三宝之一。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将玉屏箫笛作为珍品,赠送来访的国际友人。

  西安音乐学院表演的鼓乐行乐以及筚篥独奏《雨霖铃》,据传谱人、民间艺术家余铸介绍,在唐代教坊中有记载。和柳永名词《雨霖铃》不同,这首《雨霖铃》是安史之乱后,逃亡途中的的唐明皇,听着风吹屋檐叮当响,觉得是杨贵妃在呼唤他,便请随行的乐工记下了曲谱,回宫后扩展成“霓裳羽衣曲”。

  据介绍,这些非遗曲目与乐器,也将以图文形式,在湖北音乐博物馆展出,持续到2020年5月1日。10日晚,上海音乐学院东方古乐团还将在编钟音乐厅上演大型舞台剧《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