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北工建”)的企业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部奉献史。
革命战争年代,他们前赴后继;国家“三线”建设,他们冲锋在前;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救灾中,他们奋勇争先;今天,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他们大跨步“走出去”……
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近70年来,伴随新中国建设步伐,湖北工建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全面融入国家和湖北省重大战略,成为了我国地方建筑、国企改革的“弄潮儿”,不断彰显着国企担当。
做党建引领发展的践行者
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誓词……
2019年4月19日,湖北工建潜江PPP项目公司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这是该集团潜江联合党支部揭牌成立后的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湖北工建是湖北省属唯一国有建筑企业,是参与新中国70载建设的建筑铁军。企业的前身是解放军某兵团后勤部。这支建筑铁军,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重点建筑、华北国防工业基地建设中萌芽,在二汽建设中成长,经受“三线”建设磨砺、改革开放淬炼、市场经济洗礼、新时代转型,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老一辈工建人靠着一股子“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和“务实重行、担当有为”的狠劲和拼劲,虽历经磨难,但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016年以来,湖北工建新一届领导班子发出“激情再创业”动员令,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改革共识,组织干部职工远赴包头寻根,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作风,提振干事创业信心,升腾跨越赶超气场。
国企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企姓党”是国有企业最本质的属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布局不断优化,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湖北工建的项目遍布省内17个地市州、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何对分布广泛的项目加强管理,把五湖四海的党支部、党员连在线上,成为他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通过探索,湖北工建找到了联合党支部这把“金钥匙”。
近年来,湖北工建通过举行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逐步探索联合党支部建设的实现路径、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在东湖宾馆提升改造项目、荆门片区、咸宁片区、潜江片区、当阳片区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潜江项目实际情况,联合党支部将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监理公司、国际公司、天华公司、三公司5家单位在潜江党员纳入管理,加强潜江地区项目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
湖北工建潜江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徐海说:“通过成立联合党支部,发挥潜江地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动了以党建促进项目建设,党支部团结带领项目全体党员群众攻坚进取、忠诚奉献、务实重行、担当有为,为建设美丽潜江贡献力量。”
做民生保障项目的开拓者
“你看,这几栋楼,我们准备申报‘楚天杯’。”
11月20日,在郧西县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车家沟安置点,项目负责人肖峰指着靠近路边的几栋住宅楼说。
郧西县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了改善1万多名居住条件较差的城镇居民,是该县的重点民生项目,也是这里的第一个棚改项目。项目于2018年7月动工,在施工过程中,肖峰这个项目老手遇到了“新问题”。
承接项目施工的队伍来自郧西当地,此前,当地盖房子,习惯搭建悬挑脚手架,而按照湖北工建的施工标准,必须搭建落地脚手架。悬挑脚手架能节约钢材,但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如果采用悬挑脚手架,工人在砌外墙时只能乘坐电动吊篮,危险不说,砌的墙体质量没法得到保证。”肖峰说,为了这个事,施工队没少找他,但他一直都没有松口,十几天后,拆掉的脚手架被恢复原样。之后,郧西县的施工队之间流传出这样一个说法——湖北工建的活难做,但钱好拿。
在施工现场,6栋楼已经封顶,还有两栋楼正在施工,整个小区已经初现雏形。
在4号楼下方的小广场上,有一个公共展示区。钢筋怎么扎,楼梯怎么砌?都通过模板标注,如何施工一目了然。“这是向施工人员展示湖北工建的标准,照着这样做,就不会有问题。”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全勇说,建筑“会说话”,把建筑打造成有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经典,就是湖北工建人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湖北工建标准已成为当地建筑行业的最高标准,郧西县质监站的负责人在检查其他项目时总说:“你们要是不会干,去湖北工建项目多看看,多去学习学习”。郧西县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复明说:“国企就是国企,技术好、讲规矩,工程质量也超出我们的预期。”
和郧西县的棚改项目相比,荆州市纪南文旅区枣林苑小区(纪南城棚户区改造)项目体量更大。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7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共10932套,将安置纪南城及纪南城周边松柏村、纪城村等9个村(社区)的拆迁居民。
项目一期首开区即将交付,灰瓦、马头墙……一栋栋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首开区的40多栋楼都不超过7层,楼间距超过20米,楼内还预留了电梯通道。项目经理彭亚东说:“我们湖北工建做的房子,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政府放心,附近许多村民经常来看工程进度、看房型,他们脸上满意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做“三商合一”转型的推动者
11月26日,当阳市关公文化小镇大殿前广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在这里开幕。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华商、关庙代表和关公信众礼拜关公。
当阳是关公文化发源地之一。当阳关陵乃关公之陵寝,与河南洛阳关林、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合称中国大陆三大关庙。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阳已连续举办了27届关陵庙会、九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全球华侨华人和信众参拜关公。
关公文化小镇是一个以关公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民俗体验、特色餐饮、购物住宿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如此庞大的“地产+文旅”项目,从项目融资、设计、建设,到后期的销售、运营,都是湖北工建在做。该项目也是湖北工建“三商合一”的样板工程。
“三商合一”,就是由单一的建造商向建筑全产业链供应商、项目全价值链投资商、工程总承包服务商的转型。湖北工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造商,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定位,但如果仅维持建造商的定位,发展会越来越困难。2016年以来,湖北工建迅速调整定位,主动向“三商合一”转型。
据介绍,所谓建筑全产业链供应商,就是发挥建筑企业里设计、投资、建造、咨询到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综合优势,提供包括运营前期项目规划及项目融资、中期总承包工程服务、后期维护和管理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
在潜江,正在建设的市民之家和文化中心,也是PPP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从投融资、建设到后期运营,都是湖北工建在做。两个项目相隔不远,土方开挖和桩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地下室的施工。项目建成后,当地居民办理相关手续将更加便利,“这是潜江市的重点工程,当地100多万居民都在等着用,我们也在保质保量加快工程进度。”项目负责人刘凯说。
近年来,湖北工建全力推进股权多元化。坚持开放股权,争取省内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入股,短短2年注册资本金从3.5亿元增加到35亿元,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增强了资本实力。集团紧跟市场投资导向,探索推行EPC、F+EPC、PPP等项目新模式,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变。该集团综合实力在全省百强企业中逐年晋位,营业收入居省属企业第2位,率先在省属企业召开党代会和启动内部巡察,先后获得2019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2018年度湖北省百强企业、2018年度武汉市百强企业、2019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2019年度工程建设行业社会信用AAA级企业、新中国70年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武汉建筑行业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行业地位和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
做重大战略部署的护航者
从荆州市区向东驱车20多公里,就是沙市区岑河镇。在那里,荆州市民期盼的新机场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近200名湖北工建人,奋战在这里。
钢结构屋盖桁架吊装是机场建设里程碑式的工程节点。11月8日,随着首榀重约8吨、长30米的屋盖桁架精准就位,荆州新机场航站楼屋盖桁架施工正式拉开帷幕,整个航站楼项目也将进入收官冲刺阶段。
在施工现场,7层的塔台已经封顶,航站楼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钢结构施工。
荆州曾经有过一个简易的沙市机场,在沙市的三板桥西侧。1985年、1993年,沙市机场历经一期、二期扩建,延长主跑道,增添新设备,具备了起降“运七”“安24”“肖特360”以及波音737系列客机的能力。据统计,1988年9月至2000年,沙市机场共运送旅客39.5646万人,货邮4643.72吨。之后因旅客需求变化和航线运力调整,2002年5月7日,最后一班沙市——广州航班飞离沙市机场后,沙市机场客货运定期航班停航。此后的17年里,荆州老百姓就再也没有在家门口坐过飞机。
荆州新机场是荆州市的“一号工程”,于2018年10月8号开工建设。湖北工建承接了航站楼及附属工程项目,“上世纪,湖北工建曾参与到三峡机场等机场建设当中,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之后承建的第一个机场项目,不过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上,我们还是很有经验的,此前的襄阳文化艺术中心、监利县市民之家等工程都是类似的经验。荆州新机场建设项目配套单位多,交叉作业不少,为了保证有序施工,我们采用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施工,解决了交叉作业的难点。我们有信心把荆州新机场项目,打造成机场建设的样板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张广鹏说。
国家和省内重大战略部署,湖北工建从来都不是旁观者。
近年来,湖北工建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高标准承建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一期),负责综合配套区一标段1-6号建筑及地下停车场施工总承包,为“中国芯、武汉造”打下坚实基础。该集团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为节点布局市场,武汉、襄阳、宜昌、十堰、荆州、黄石等成为主营业务收入产出区,特别是襄阳、十堰等老根据地的产值规模持续增加,近几年合同额达300亿元。
湖北工建也是湖北省最早走向海外的建筑企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湖北工建就开始进入非洲、中东、东南亚市场。经过40多年拓展,他们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0多个海外工程项目,总合同额超过100亿元,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北省对外经济合作先进单位。目前,湖北工建海外在建项目达到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