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王潇潇 陈鹏西)本网讯,12月7日,“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合成生物学研究这一前沿科学领域设立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技术工具基因编辑的立法将会拥有价值权衡标准和伦理学依据。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召集人,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哲学系教授雷瑞鹏介绍了该项目拟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在鉴别合成生物学发展引发的重大伦理挑战和治理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合成生物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规范,建设合成生物学从发现到创新的知识产权机制,建立面向政府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和面向公众的认知/态度的科学教育体系,为合成生物学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提供伦理、法律和社会支撑。
据悉,该项目采纳国际公认的重大科学计划伦理、法律和社会意涵(ELSI)研究先进理念作为基本框架,利用跨学科、多层次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反思平衡、社会学定性定量、跨文化比较等分析方 法及伦理论证,构建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框架体系。
会上,来自该项目合作单位的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的出席代表也一一向专家对承担的课题任务做出了专题汇报,研究目标包含制定适用于各领域合成生物学伦理指南和治理框架;制定合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对应生物安保风险级别的评估标准和监管体系;制定我国合成生物学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前瞻性知识产权布局和相关立法建议;制定国际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公众教育和参与系统规划,建成政府决策高端智库与科普传播平台。
据了解,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前沿生物技术处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多位相互领域学者共同聚焦该项目。
在开题研讨会上,同时进行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咨询专家聘任仪式。“随着合成生物学不断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随时应对新的困难,尤其在伦理,政策,法规等各个不同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这就需要很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研讨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邓子新院士在致辞中对项目研究意义的概括。他还提到该项目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项目,既能体现华中科技大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又能延展出新的课题,提高生命科学的发展格局。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欧阳康教授,在开题会上也被聘请为该项目的咨询特聘专家。在会上,欧阳康教授从逻辑角度,价值角度,现实角度与未来角度四个层面对目前合成生物(学)的问题展开了精彩的发言,与会专家高度认可欧阳康教授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照搬硬套国外思维,脚踏实地扎根中国土壤,才是正确引导合成生物(学)在中国更快发展的康庄大道,从“追跑”到“并跑”,并逐步实现“领跑”。
最后,来自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杨焕明院士在闭幕会上总结道,该项目的成功启动意味着在前沿领域,科学与哲学在进行沟通和交流,那为了让两者交流顺利,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沟通的桥梁,让科学家“听懂”哲学的话语,让哲学能够“走进”科学的大门。相信在未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