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2个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他强调,要出台更多鼓励就业创业的措施,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
近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国各地将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展“稳就业”行动,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兜牢民生“底线”,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大创客”带动“小创客”
新动能带来新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新经济下的新探索,近年来灵活就业成为稳就业的“压舱石”。
在“中国声谷”科大讯飞总部展厅,记者话音刚落餐厅、机票、酒店已经订好。
在这里,记者可以预见到未来生活:早起刷牙,镜子为你查天气、读新闻;孩子做功课时,机器人帮助改作业;电视、电冰箱、空调等家电开始“能听会说”,语音交流下家务完成大半。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为共享经济提供服务的人数为75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77586万人的9.7%,比上年增加约500万人,同比增长7.1%。平台员工数为598万人,同比增长7.5%。
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创业创新释放出蓬勃活力。科大讯飞通过将底层技术开放给创业者,形成了“大创客”带“小创客”的新模式。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副总裁于继栋说,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团队总量从前年的47万、去年的86万,到截至10月31日超过108万,总应用数超过70万,累计终端数超过26亿。
信心足、人心暖
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就业稳
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吸纳就业的“稳定器”。如今传统行业正在焕发新生机,在创新中迈向高质量,在转型中稳住就业“基本盘”。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公司是联想(全球)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八年来产品累计出货超过1亿台。全球每卖出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联宝制造。
运送物料、主板贴片、进度监测……十条生产线上400名员工,正在应用工业物联网、接料预警系统、智能检测系统等赶工生产。
员工福利是企业关爱员工、留住人才的“温度计”。“过节想要饮料?还是电影票?”这家企业给基层员工发福利越来越贴心。应对市场挑战,企业在每一处细节用心增加凝聚力。
作为传统制造企业,联宝科技是用工大户,带动就业超过1.2万人。为帮助企业缓解压力,根据国家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联宝科技获得了正式职工人均7500元的稳岗返还补贴,帮助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稳住岗位。
企业稳则就业稳。除了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还有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增值税税率下调、社保费率降低……一系列“减负”措施纷纷落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全力闯关。
扶贫“闭环”织牢保障网
创新守住“民生底线”
困难群体就业是守住“民生底线”的重要抓手。
“多亏扶贫车间帮扶,全家人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44岁的贫困户马友来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身患残疾,干不了重活,一天6小时,一个月能拿2600元。
马友来提及的扶贫车间,今年4月开业,由安徽天都灵芝制品有限公司创办。“目前已解决7位残疾贫困户就业,这背后是7个贫困家庭生计的改善。”公司董事长丁伦保说。
截至2019年11月26日,安徽省共认定就业扶贫车间949个,带动就业2.7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688人,平均增收近2000元。
有了就业门路,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面。38岁的周迎春如今是村里的“周老板”,3年前在扶贫车间学习种植技术,依托扶贫贷款,逐步发展了9个大棚,年收入超5万元,还带动了七八个贫困户脱贫。而就在4年前,因身患小儿麻痹,没有增收门路,他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在调研中记者从所见所闻感受到,无论是“高精尖”,还是“补短板”,“敢创”“敢闯”的创新氛围无处不在,各地企业“扛”住压力,“创”出精彩,拉长就业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