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是第一资源。湖北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
近年来,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湖北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为加快推进从“人才高地”到“人才枢纽”转变,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红利”,我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就业优先战略过程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日益增加,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行业营收预计将突破600亿元
日前,从省人社厅获悉,湖北江汉平原(荆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预计2025年可实现入驻企业100家以上,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据了解,江汉平原(荆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地处荆州市中心城区商业繁华地段沙市区江津西路与武德路交汇处,是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湖北交投荆州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采取PPP模式合作的重点项目。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总体布局,规划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500平方米,先后入驻中智人力、上海外服、智通人才等全国、全省知名企业近10家,并培育本地湖北生生人力、鼎诚人力等企业20余家,年服务劳动者数量超过5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达5万人次。2019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1.66亿元,并孵化1家本地企业成功上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湖北江汉平原(荆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结出的硕果,是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悉,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总营收已连续三年保持在25%以上增长率,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11月,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930家,较2018年增长30.5%,行业营收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稳居中部地区前列。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知名度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起点人力、华中人才、腾飞人才先后在全国新三板挂牌上市,15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年营收均超过10亿元,10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企业。中智集团、科锐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华中总部落户武汉。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集群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
伴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业态的不断丰富,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人才、促进就业、带动发展的效应和能力明显提升。
据统计,2018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2026万人次和39万家次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1278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月(周)等招聘活动中,近80%的岗位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市场已经成为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主渠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我选湖北”计划和就业扶贫行动,16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成立的“湖北省就业扶贫服务联盟”,在咸丰县青山坡村建立村级就业扶贫联络点,助力咸丰贫困人口脱贫。
据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人力服务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促进行业集群发展激发出的强大活力。近年来,我省按照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化发展新要求,出台《湖北省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评估认定暂行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建立具有地域和产业特点的全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9年8月,人社部批复同意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为国家级产业园。目前,鄂州、荆门、黄石、仙桃等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继建成开园,宜昌、襄阳等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在抱团发展,日益壮大的过程中,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实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相关事项全省域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我省下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审批权限,实行属地化管理,完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额,实缴制改认缴制,将中外合资机构审批权限下放到自贸区,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在自贸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告知承诺制试点,有效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期间,我省还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开展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270余家企业获评省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