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武汉市作为其中唯一一个省会城市作了发言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聚焦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对市域社会治理进行系统思考和实践探索,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平安武汉建设蝉联“长安杯”,成功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目前,武汉市从市域社会治理“怎么治、治什么、靠什么”三个方面开展系统攻坚,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全域共建、四级贯通、多元共治、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
武汉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怎么治”,在全域推进红色引擎、民呼我应、绩效评估三大工程。“红色引擎工程”即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厚植“红色头雁、红色细胞、红色物业”等八大红色基因,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民呼我应工程”即建立市、区、街道、社区(村)四级工作体系,以“网上群众工作部”等端口全面受理、处理市民报事,整合力量,分级分类响应处理;“绩效评估工程”即把法治建设、平安建设作为各区、市直部门绩效考核重要部分,构建齐抓共建组织体系。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治什么”,武汉聚焦居民最急最盼最怨问题,推动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和居民联动共治的工作局面。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制度。社区配齐网格员,推行“万名警察进社区”“千名律师进社区”“辖区单位街道社区报到”等制度。在街道设置民政、城管、水务等10多个区级部门的工作席位,由街道组织协调、综合执法,迅速解决居民群众问题诉求。把百步亭、青和居自治的成功经验推向全市,成立“天天敲门组”“邻里守望”等志愿队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围绕市域社会治理“靠什么”,武汉依托现代科技手段搭建信息互联、数据共享、高效运转的治理平台。以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城市留言板、数字城管等,实现全市50家市直部门和15个区数据互联互通。搭建市、区、街道、社区(村)指挥系统,创新基于信息化的问题发现、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办考核等运行机制。推进服务便民化,依托微信平台研发“武汉微邻里”,在线受理群众报事,提供服务。